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云

山东省兰陵县第五中学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关键任务是做好初中英语教学的“生活化”,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才能圆满完成英语课程的任务。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融入生活

正文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应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让英语走进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让我们的英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采用生活化的内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导入环节是高效课堂达成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展导入教学,初中英语教师需要以此为切入点,把握住最佳的教学时机,把生活化的内容,渗入到导入中,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感受到教学中浓厚的生活化气息,唤起学生内心的认知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新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和资料,更加主动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例如,在学习how much are these socks?”这一单元时,笔者利用生活化的内容作为导入,让英语课堂瞬间“活”起来了。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现一组组有关购物的场面。有商场购物的、超市购物的、小商店购物、专卖店购物的等等,这一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在这个案例中,英语教师将生活购物场景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刺激学生的各类感官;然后,再以问题作为牵引,调动学生深入学习语言,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也着重强调了英语生活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即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倡学生参加、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行的新目标英语教材Go for it!”所提供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为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觉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其中的英语内容只不过是在完成这件事情所必须使用的语言,而且使用这些语言是自然而然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育素质化。

     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英语走进生活

    课堂45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当今英语教学普遍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student-centered class)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在课堂上尽量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

    (一)创设情境,模拟生活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擅于发现或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的教学内容是Seeing the doctor,于是我带来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体温表和一些药品,把讲台当成是医务室,真实地创设了一个病人看医生的生活场景。轮到扮演医生的同学穿上白大褂,带上听诊器,耐心地询问病情;扮演病人的同学愁眉苦脸,语气微弱。由于看医生是同学们生活中的事,他们觉得很容易进入角色,兴致也就特别高,同时又很好地巩固了看病的日常用语。

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满足学生好奇心,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意识到教学情境创设的教育意义,把生活化的资料,渗入到情境创设中,把英语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内涵,全面推进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让课堂绽放出生活化的色彩。例如,有一篇课文是对家庭成员称呼的认知。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就可以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化的小问题,进而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来。以I have a family这部分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家里有几口人”、“他们都是自己的什么亲人”、“用母语我们怎么去称呼这些家庭成员”、“用英语我们又可以怎么去称呼他们呢”等等。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营造,就足以引发初中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把握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极大地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初中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找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就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生中找到满足,找到自信。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二)让课堂活动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

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与课堂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只有深度地开发资源,把教学中所隐含的信息和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真正地放大,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和朝气,才能为课堂增添无限的生机,促使学生去亲身感知生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和阅历,去应用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步入英语学习。例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教材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时,我在教室里模拟了相应的情景,将走道当作街道,并在教室的座位上标明超市、图书馆、医院、邮局等,让学生分别扮演问路人和指路人。在真实的情景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用英语问路及为他人指路所用的句型,还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演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让英语融入生活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电话、网络、广告牌、食品包装等处处可以看到英语。因此,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要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使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如学习My names Gina.这一单元时,可让学生用英语设计一张school ID card(学生证),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学校、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并能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中反复使用;学习This is my sister.这一内容时,可布置“带家庭照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你的家人”这样的口语作业;学了比较好的语段、课文等,可通过“看谁说得好”的比赛方式,以录音带的形式交作业;学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文章时,还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其它信息;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英语名言和谚语、制作英语书签、根据班级英语程度,让孩子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类英语小报等等。这些生活化的作业,学生特别感兴趣,因而会全身心投入,想方设法查资料、绘图、设计策划,乐此不疲。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总之,要想实现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让英语走入学生的生活。美国教育家毕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新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彭秋荣.初中英语活动课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