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建档案利用精准服务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时代;城建档案;利用;精准化
正文
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建档案利用工作需要精准化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实现城建档案工作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价值,使利用者和服务者之间依法良性互动,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精准的服务。
1当前城建档案利用的现状
1.1城建档案利用方式不断增加
在大数据背景下纸质档案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和应用在日常借阅利用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在原本复印、阅览、摘录等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档案利用管理者普遍添加了电子件拷贝这个新的利用方式。尤其在工程竣工图的利用上,电子档案拷贝方便快捷,查档者在选择利用方式时很少再选复印,电子件拷贝在此成为了主流。
1.2城建档案利用目的不断增多
在很大程度上,城建档案的利用需求主体可以分为单位和个人两大类。从个人的利用目的来说,早年个人持房屋产权证明前来查阅档案多用于室内改造装修或者水电维修时的设计参考,近两年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和产权人法律维权意识的提升,调查取证作为利用目的的查档需求增多。从单位的利用目的来说,建设单位用于产权登记、单位存档、设计参考和执法部门、律师事务用于调查取证的查阅仍占据利用工作的主要部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消防申报、项目评审、项目申报、客户验厂等利用目的进一步增多。
1.3城建档案利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现阶段城建档案在通过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查询利用档案的基础上,针对年代久远地名变迁的工程档案查询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结合“以图查档”功能模块,将信息化的档案数据与地图整合,使利用服务更准确高效便捷。
2城建档案利用面临的问题
2.1城建档案利用权限及范围不够统一明晰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档案事业简史》的记述,各地城建档案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成立,只有少数城建档案馆收藏保存有建国初期甚至晚清遗存的城建档案,大部分的城建档案馆基本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收集档案的,馆藏数量的爆发性增长则是从近几年开始的。从时间阶段来说,绝大部分城建档案仍处于封闭期,因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设置档案利用的权限范围时可使用自由裁量权。然而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省市地区的城建档案馆对档案利用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和权限设置并不统一,以S市城建档案馆和X区城建档案馆为例,面对同样是小区业委会申请利用城建档案,S市城建档案馆要求利用者提供业委会介绍信和利用者身份证件,对城建档案利用范围并没有明确;X区城建档案馆要求利用者提供业委会介绍信(介绍信上有超过业委会三分之二成员签字)、业委会备案表(用来证明核实签字人员的业委会成员资格及已达到三分之二数量)和利用者身份证(证明被委托人的身份信息),利用范围为小区公共部位。跨行政区域的城建档案馆在档案利用的规定上有所不同,上面所举的例子并不是特例;一些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地域的城建档案馆所设定的利用指南也有差别,这就很容易导致利用者产生为什么在这个地方需要那个地方不需要,这里能查那里不能查等质疑,尤其是因纠纷前来查档的利用者情绪焦急时,工作人员在开展档案利用服务时困难程度较大。
2.2城建档案移交者权益与利用者权利存在矛盾
城建档案移交的主体是建设单位,但档案形成过程中涉及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有关个人等,同时城建档案接收和管理城市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单位形成的业务技术档案。《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第三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和组织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的档案,须经档案馆同意,必要时报请上级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利用其他单位所有的档案,须经该单位同意”,第三十一条规定:“向档案馆移交,寄存、捐赠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以对其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其合法权益。”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主体较为多元,既有档案移交单位或形成单位,也有物业管理公司、商品房业主以及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公检法机关、科研机构等等。各地城建档案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行政服务的要求,在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和保障有关方权益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具体利用实施办法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3实现城建档案利用精准化服务的路径
3.1加快城建档案利用制度建设
合法性和合理性兼具的城建档案利用制度是实现城建档案利用精准化服务的必要依据。城建档案利用工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的指导和规范下展开的,依法为利用者提供服务是城建档案馆的义务,依法利用档案是前来查档者的权利,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规定细化,可操作性强且完善的城建档案利用制度,加深标准化建设,规范办事流程。通过规范和标准,以地级市为辐射点在行政区域内推行统一的城建档案利用制度,减轻社会需求对城建档案馆的压力。
3.2加快城建档案利用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城建档案数字管理系统是实现城建档案利用精准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建档案利用模式的重心已经从实体纸质档案转向电子扫描档案,纸质档案不太需要频繁调卷复印,而是转为电子件提取打印或者处理拷贝。这就需要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深入建设和完善软硬件技术,在做好基础的馆藏城建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以图查档”系统的运维和利用。依托城建档案数字管理系统和政务服务平台,可建立区域性城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足不出户”实时自助查询,做到城建档案利用服务社会化、精准化。
3.3加快城建档案利用基础建设
系统、成熟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是城建档案利用精准化服务的基础。就实际工作来说,城建档案的利用需求以近几年的建设项目居多,数字化扫描的速度跟不上新项目进馆的数量,各地城建档案馆除了纸质档案接收和保管之外,为保障利用的高效便捷,需加快对电子档案的接收管理。在保证电子档案的可靠性、真实性、可读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成熟的城建档案接收管理模式,加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管理,减轻城建档案接收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做好利用服务的基础建设,使城建档案利用更加智能高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城建档案利用跨入了新阶段,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依据,其利用需求迅猛增长,利用工作也从实际出发日益提升服务水平。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如规范利用流程、统一利用权限范围等制度性和实际性的问题。因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需要适应时代要求,通过加快、加深和加强城建档案利用的制度、科技和基础建设,以实现新时代城建档案利用的精准化服务,进一步发挥城建档案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解晓鲜.城建档案利用制度建设研究[J].城建档案,2016(5):33-35.
[2]冯晓红.档案开放利用中的法制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118-120.
[3]赖超芳.加强城建电子文件归档接收工作的几点思考[C].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6:251-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