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新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荣言言

山东省兰陵县芦柞镇初级中学

摘要

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必须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问答结合,层层推进,科学严谨地阐述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前前后后,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模式 弊端 创新

正文


新课程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当前实施核心素养培养、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从中不难看出,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必须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好比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管这些容器是否需要这些知识,只是一个劲儿地把它们硬塞进去,结果是"肚子胀,不消化,也没胃口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质就是"以师为中心,以书为中心"的模式,它过分突出和强调学生的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现与探索,窒息和摧残学生的智慧与兴趣,无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导致学生的能动作用遭到压抑,个体体验遭到剥夺,创造潜能遭到泯灭,甚至连学生的人性人格也遭到扭曲。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试问,谁不想往好的方向发展呢?因此,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一)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问题

1核心素养的精髓所在

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并且首先得明白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开展,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学生。在此基础上,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品德、意志、思维等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如此,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便能够拭目以待了。

2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古往今来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授人以渔""不教"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育工作者也做到了"为了学生",也在为"授人以渔"而不懈努力,但却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是否在明白了素质教育精髓的基础上,我们对教育还应当有更多的认识呢?

之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事倍功半,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师生地位不平等,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关系的不和谐,进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收效甚微理所当然。因此,人们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应当有一个新的认识,应当明白,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的只不过是引导作用,我们不能主次颠倒、泾渭不分。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学生自我研究的学习模式是一个质量目标,需要对知识目标的支持。只有善于灵活变通地去应用已有知识,学生最终才能做到独立系统地学习任何事物,并才能最终具备发展和识别,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问题方法的实践能力。这也是每个老师的最终目标。最后,在课堂上引入创新模式。提高教学育人质量应是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的两个核心。教学过程质量创新不能只是从成绩指标、过程管理评价、能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等各方面都进行系统评估,必须是在改革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设计、教学运行模式、教学行为质量管理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改革全面创新,开展学前指导、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课后互动反馈等。重点是从学生到学生的教师领导方式的多样性。新的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以提高学习质量。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理念

课程不只是知识转移的过程,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真善美的和谐过程。课堂思维创新课教育更不能全然脱离和培养启发和培养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堂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核心问题是思维过于分散,与流动性、灵活性和微妙性的特征不同,这需要一定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这要求我们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和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创造一种学习的环境也是进行课堂教育学习的两种主要学习方式。创造学习环境,模仿生活,让课堂更贴近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情境,仿佛看到了别人,仿佛在倾听自己的声音,强化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学的环境也是影响课堂与教学结果的几个基本决定要素之一。创造学习环境也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创造一种良好公平的外语学习语言环境将是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后的第一个重要工作目标。强调环境创造生命的本质是解决生命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政要求科学界回归生活世界。因此,有必要创造必要的教学条件,特别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新生的日常生活中识别和利用学习所需的资源。

3)教学创新中要多样化

 创造性课堂教学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理念。这是一种教学习惯。什么是创新?它不是一种独特的风格,教学内容也不是一种独特的风格,课堂结构也不是一种独特的风格,师生互动也不是一种独特的风格。语文教师只要能适应学生身心健康的美,就不可能成为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就课堂结构模式而言,许多表演类课程都不遵循相同的模式。那么,在普通教育中,教师不是遵循同样的模式吗?许多公开课都是纯粹的表演,可以让人知道你是否喜欢。然而,语文教师也在对语文课程教学本身的地域性、人文性认知等基本特点问题上仍然存在着我们自身理解的诸多差异,这都是作为一种理论创新。当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亟需的一些创新与理念。对于课堂表演环节来说,你并不能同时想到诸如小组式讨论、探索发现与集体合作、师生的互动游戏等。教师真正的人文尊严并不是一种尊重和心态,而是一种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整个课堂与教学生活中更具有个人灵活性,它永远不能够局限存在于某一点、某一个班级,而是一个有大量时间和空间的创新世界。由于具有地域差异,同一历史学科、同一历史年级必然具有其不同时期的文化学科及其创新思想内涵,这恰恰是反映我国少数民族地方文化教育活动的民族特殊性。

《新课标》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起来,使学生动起来。由此可知,运用自主合作的模式来落实教学,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索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教学探索和学校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要不断创新课堂模式,拓展学校内涵,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崔秋洁。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

 [2] 温利平;王巧霞;?张盈。创新教育的内涵以及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3] 张厅剑。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