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有效实施与多元评价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劳动教育;实施;多元评价
正文
河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205258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劳动教育,是培养初中生动手能力,培养劳动精神和职业伦理的一种必要手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并进行多元评价,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劳动教育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完成一系列具体的任务和工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加熟练和自信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可以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成果,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劳、坚韧、合作等品质,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价值观和品德修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劳动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二、初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内容单一
一些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只注重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忽视了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和多元化。缺乏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缺乏深度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劳动教育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一些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兴趣或者认为劳动教育与学业无关,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劳动教育成功的关键,学校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有意义的任务和项目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劳动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一些学校在劳动教育的评价上主要以完成任务和技能掌握程度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评价。评价机制不完善会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影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成长。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忽视了学生对劳动过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劳动教育进行有效实施与多元评价的思考,以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一)树立正确认知,提高重视程度
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同时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理念和进行劳动实践的主要地点,应该把学校作为一个突破口,改变学校原有的教学观念,降低学校对文化成就的强调,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训。促进了教育改革,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劳动教育方面,将更多的师资教育资源放在了工作上,并对相应的工作场地进行了改造,给同学们购买了合适的劳动设备。研究工作者要主动探讨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方法,避免把文化知识和劳动教育割裂开来,把劳动教育的观念渗透到学习生活之中。
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同学们画校园宣传画,开展“劳动之星”评选等,使同学们的劳动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并在劳动中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校可以指导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者进行观察,组织同学们去接近劳动者,协助保洁员打扫卫生,协助快递员承担校园内的快递工作,使他们有一种工作的感觉,从而得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促进家校结合,分担家庭劳动
学生的行为会被父母的潜移默化所左右。在家中,许多父母都是疼爱子女的,不愿让学生做家务,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因为缺少了家庭和学校的指导,就会产生一种认为,家务劳动应该由父母来做的想法,这对学校的劳动教育是不利的。学校要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和沟通,使父母意识到他们对家庭劳动的重要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到家里来,通过家校相结合的形式,指导他们参加劳动。
比如,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洗碗,这样就不会浪费孩子太多的学习时间,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简单工作也可以减轻家人的负担。在校园里,同学们也能参加班上的卫生清扫,转变懒散的生活作风,培养劳动意识,热爱劳动。
(三)以劳动促學,提高劳动地位
有些同学从小就被教导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而不用去做体力活。一些学生开始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不光彩”的。要扭转这种错误认识,就必须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劳动相结合,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要积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把自己的劳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把自己的劳动转化为自己的价值,为别人做贡献。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可以设立一些专业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安排学生去栽种和养护,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假期,带着同学们去敬老院等公益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加深对劳动的重视。
四、完善劳动教育评价
(一)观察与访谈评价方法的应用
在进行评估时,老师要认真地关注学生在劳动课上的行为,关注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有没有主动参与,有没有对待劳动的态度。在开展劳动实习之前,老师和一些同学就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沟通,并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实践中所学到的技术的渴望,以及对相关工作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了教学观测,并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做了详尽的纪录。老师指出,每位同学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并且在团体中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有些同学注意到了细节,并且有足够的耐性,这使得整个小组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他同学也显示出很强的领导才能,并能很好地配合小组工作。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之后,老师又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对话。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不仅学会了团体精神,还学会了面对巨大的压力时,要沉着、集中精神。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二)项目式学习评价方法的应用
其中,有几节课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个例子,这是一项要求团队协作、创造性的劳动工程:设计和制造一种新的环保袋。在课题实施之前,老师把同学们分为几组,每组就环保袋的材质、外观、功能等主题展开讨论。在课题启动之后,同学们就积极地进行了协作,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有些同学负责收集资料、资料,有些同学则是画设计图,有些同学则是做材料、做样品。在实际制作中,学生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部分同学在设计时认为所选用的材质不够环保;有些同学在实际制作中碰到了一些技术性问题,等等。然而,学生们却在互相帮助,互相探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活动最后,各组分别展出自己所做的环保袋,并阐述其设计思想及制作流程。老师与同学一起对各组的作业进行了评估,并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透过专案研究,同学们不但能培养团队精神,更能培养创意及材料设计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从本文的剖析来看,目前的初中劳动教育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和整个社会都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关注,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劳动实践当中来,一起推进学校的劳动教育,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章振乐. 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2021(2020-4):63-64.
[2]郭杰惠. 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C]//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0.
[3] 石丹淅,赖德胜.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J].劳动教育评论,2020(3):70-85.
[4] 贾宁.让劳动教育在班级落地生根[J].新课程导学,2021(34):88-89.
[5]陶正勇.挖掘劳动育人功能,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43-144,147.
[6]骆凤娴.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21(05):137-138.
[7]夏小刚.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9):67-69.
[8]祁占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6):1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