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继荣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中坝镇中心小学 邮编:742214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与创新策略。通过实证分析及实践性探究,全面了解目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希望研究的成果可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提升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持。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课程;实施研究

正文


陇南市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劳动教育“课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研究》LN(2023)431

引言: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研究意义

(一)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学生的教育公平及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实施现状帮助发现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通过调查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资源投入情况,如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程度。了解学校是否拥有足够的劳动教育设施及器材,以及是否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而研究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是否与当地的农业生产及传统手工艺有机结合,是否注重实践操作及技能培养。同时了解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及参与度,如是否存在学生因家庭贫困、务农需要等原因而无法充分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还可以调查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效果评估机制,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及态度等方面的成长情况。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

农村劳动力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劳动教育则是培养农村学生实用技能及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研究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更好地了解人才培养的需求与供给状况,为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农村人才提供支持。在研究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时,调查农村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比如是否有系统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是否与当地的农业生产、乡村建设等实际情况相结合;了解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与条件,比如教学场地、设备器材、教师队伍等是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研究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了解参与的积极性、数量、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学生因家庭贫困、务农需求等原因而无法充分参与的情况;调查劳动教育的教育效果评估机制,深入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及态度等方面的成长情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为改进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参与度等方面提供参考,进而为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农村人才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教育政策制定与改进

研究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客观的数据及分析,为制定及改进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劳动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教育决策者能够获取有关课程效果、教学质量及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帮助制定者作出更准确、科学的政策决策,确保政策适应农村学校的实际需求。而了解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揭示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如教师配备不足、教学设施匮乏等。这有助于教育部门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农村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获得足够的支持。还可以通过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教育决策者能发现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如通过引入更多实践性、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性。同时研究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帮助发现农村学生在教育机会、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差距。这有助于教育决策者制定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确保农村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并且研究揭示了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需求,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培训及支持。通过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及分析,教育决策者及时调整教育政策,更好地适应农村学校的特殊需求,从而促进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

(四)学科发展与教育改革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研究也有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及教育教学方法,为其他农村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进。通过对成功案例及挑战的分析,总结出哪些做法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进。通过教育研究及实践论坛分享给其他学校,尤其是那些面临类似挑战的农村学校。还可以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可以为地方及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尤其是在教育资源配置、教师培训及课程发展方面。同时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用技能及工作习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研究劳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推广这种教育模式,特别是在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这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进一步探索与本地产业及环境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出更具地方特色及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力。而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培训,更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

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考虑方面

(一)资源投入情况:

研究农村小学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情况,如调查农村小学是否有专门负责劳动教育的教师或教师团队。这些教师是否接受过相关的培训,是否具备教育及技能培养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调查学校是否拥有足够的劳动教育设施及器材,如农田、菜园、实验田、手工制作区等。而这些设施及器材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需求。还可以研究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经费支持情况,是否有专门的经费用于购买教学器材、维护设施、培训教师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考察地方政府对劳动教育的资金支持情况。同时调查学校是否有专门负责劳动教育的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负责协调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活动、与家长及社区沟通等工作。并分析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教师的工作量及教学质量等方面。是否存在资源浪费或不足的情况。通过对以上方面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农村小学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情况,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及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以促进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内容与方法:

调查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情况,了解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教材选用等方面。了解是否将当地的农业生产及传统手工艺纳入教学内容,并考察这些内容的具体安排及深度;考察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了解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是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技能培养,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及作用;调查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及教学资源,如书籍、视频、实验器材等。考核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资源是否充足并能够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当地农业合作社、手工艺品合作社等相关单位联系,了解其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支持及合作情况。探讨如何将学校的劳动教育与当地产业及社区资源有机结合,以提升教育的实践性及适用性;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情况,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及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实践操作及技能培养方面的表现。

(三)学生参与情况:

了解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及参与度,如调查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了解是否存在家庭贫困问题。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可能会导致学生需要在家务农或务工来帮补家用,从而影响其参与劳动教育的时间及精力;了解学生家庭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及支持程度。家庭是否认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是否鼓励孩子参与相关活动;调查学校对于家庭贫困学生及务农学生的关怀程度,是否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及措施来解决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困难;观察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及激励情况,是否能够积极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了解学生之间是否存在互相帮助及支持的氛围,是否有学生组织或活动可以提供帮助及支持;探讨是否有社会资源整合利用,为贫困学生及务农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及帮助,如提供助学金、提供临时性的生活补贴等。

三、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一)实践导向性优化课程设计:

针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课程的优化与创新。如鉴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就业需求有所变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当及时更新,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增加些现代农业及手工艺制作等新颖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生活实践、小组合作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及实践能力。同时注重个性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及特点;加强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提高其教学水平及专业素养。组织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分享成功经验及教学方法,同时提供相关教材及教辅资料;加大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学校拥有足够的实践场地、工具及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估机制,比如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效果及学校整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多角度深入了解现状:

设计全面系统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至关重要。首先收集相关地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数据,比如资源投入情况、课程设置、学生参与情况等。同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比如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以揭示不同因素对劳动教育实施状况的影响;进行实地走访,与农村小学相关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实施路径中的障碍及挑战,分析相关政策文件及文件实施情况,明晰政策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及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还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农村小学,深入了解其劳动教育的实践情况,例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情况等,并进行案例分析,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劳动教育改进计划,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评估改进计划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及时调整及改进;或者采用访谈、焦点小组等方法,深入了解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期望及反馈,同时观察课堂教学、学校活动及社区参与等多个方面,全面了解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

(三)合理调整研究计划:

将专家提出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拆解成具体的研究子问题,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及深入的分析。这有助于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及深度性。同时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采用何种方式获取数据、数据的来源及获取途径。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解读。还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加强实地调研及实践性探究环节,与农村学校及教育机构密切合作,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这有助于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行动及政策建议。要确保研究团队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及专业技能,以应对复杂的研究任务,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确保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及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产出。

(四)实践应用成果可复制可推广:

除了进行理论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成果,如教学案例集,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做法。这些教学案例系统地总结出适用于不同情境的劳动教育实践经验,为其他农村小学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而促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水平的提升。制定教学案例集选择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覆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村小学,确保案例的多样性及适用性;对每个教学案例进行详细描述,如背景介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情况、教师反思等内容;对每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及总结,明确其成功因素、关键经验及可借鉴之处;在教学案例集中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比如教师如何运用这些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如何应对可能遇到的挑战等;鼓励其他农村小学教师尝试运用这些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并鼓励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及反馈意见。通过制定教学案例集,将理论研究成果具体化、可操作化,为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提供实际指导及支持,从而推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结论:通过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与创新策略。上述策略能够有助于改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及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蓉.新课标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4,(08):129-132.

[2]林婕.小学低段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智力,2023,(26):144-147.

[3]刘阳,汪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原因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23,(17):7-12.

[4]田鑫.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3.

[5]吉璐璐.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家校合作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23.

[6]周甲英.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