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途径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永莉

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中心小学 715102

摘要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当前许多学生存在着“怕”写作文的现象,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不佳,影响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写作训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当前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写作训练;教学质量

正文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写作困难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缺乏写作素材和语言积累,缺少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方法,不能运用正确有效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教师应不断创新与调整写作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细节,并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使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及技能,激发对写作的兴趣,感受写作的价值和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当前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表达活动,其过程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社会经验和广阔的生活视野,只有积累大量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才能保证文章有血有肉,言之有物。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也不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合理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另外,很多学生缺少获取知识的渠道,仅仅从课堂教学中获取营养,没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及实践活动,导致知识面狭窄没有足够的语言材料作为写作的依据

(二)观察生活不够细致深入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手段之一,对学生来说,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学会观察捕捉身边事物的特点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当前部分学生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周围的人、事、景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的感知,忽略了事物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无法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来

(三)写作技法的指导

写作技法是指运用语言表达信息的各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即怎样用文字表达出来包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及如何利用修辞艺术等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范文或机械模仿,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素材积累,但无法准确地将自己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以恰当的语言和方式灵活应用于实际写作中,导致文章内容空洞,缺乏文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阅读指导,落实素材积累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等资料,有利于扩大知识面,使更好地理解课文,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此外,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如阅读诗歌、小说、散文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技巧,如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反复细读与边读边思考相结合、多角度解读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等,鼓励学生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

例如,在进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介绍中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再借助课外读物,帮助学生理解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其爱国情怀首先,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讨论并回答在以前的学习、课外阅读、观看影视作品中,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了解?”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现状等,并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最后,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有关介绍中国风景名胜的书籍,并记录感兴趣的内容。

(二)认真观察生活,强化感知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集中于形象化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感知到深入思考,然后才有可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佳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能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感受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从中得到有益启迪,从而为写作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图片和视频;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亲身参与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质量和深度

例如,在进行《习作:______即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前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的变化,引导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首先回顾课文,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即景”的含义,为明确写作内容做铺垫。其次,根据自己课前观察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或观察范围,把题目补充完整,明确写作主题。最后,回顾所学课文梳理景物描写的顺序积累课文中动态描写精彩语段明确写作要求,并独立完成习作,重点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三)提供写作指导培养写作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写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教师要根据作文类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指导,比如: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选材要具有典型性,结构要具有逻辑性,语言要富有表现力等;在写议论文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力求言之有物,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而在描写景物时则应注意采用拟人、对比、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场景。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动笔,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并设计专项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实践逐步积累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2]

例如,在进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介绍种事物,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事物特点分段介绍清楚。首先,进行单元回顾了解说明文这一介绍事物的文体。其次,根据例文介绍写作技巧,根据事物的特点使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帮助学生将事物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最后,师生共同赏析学生佳作,并鼓励学生完成日记、周记或小随笔写作练习,逐渐培养坚持写作的习惯。

三、结语

总之,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目前,学生存在着缺乏素材积累、观察方法以及写作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写作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养成认真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良好习惯,积累生活素材,并将其进行加工提炼,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目的

参考文献

[1]吉太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师,2023(24):24-26.

[2]杨亚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J].天津教育,2022(31):150-1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