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途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写作训练;教学质量
正文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写作困难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缺乏写作素材和语言积累,缺少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方法,不能运用正确有效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教师应不断创新与调整写作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细节,并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使其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及技能,激发对写作的兴趣,感受写作的价值和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当前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表达活动,其过程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社会经验和广阔的生活视野,只有积累大量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才能保证文章有血有肉,言之有物。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也不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合理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另外,很多学生缺少获取知识的渠道,仅仅从课堂教学中获取营养,没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及实践活动,导致知识面狭窄,没有足够的语言材料作为写作的依据。
(二)观察生活不够细致深入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手段之一,对学生来说,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学会观察和捕捉身边事物的特点,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当前部分学生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周围的人、事、景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的感知,忽略了事物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无法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来。
(三)缺少写作技法的指导
写作技法是指运用语言表达信息的各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即怎样用文字表达出来,包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及如何利用修辞艺术等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范文或机械模仿,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素材积累,但无法准确地将自己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以恰当的语言和方式灵活应用于实际写作中,导致文章内容空洞,缺乏文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阅读指导,落实素材积累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等资料,有利于扩大知识面,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此外,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如阅读诗歌、小说、散文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技巧,如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反复细读与边读边思考相结合、多角度解读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等,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
例如,在进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介绍中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再借助课外读物,帮助学生理解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其爱国情怀。首先,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讨论并回答“在以前的学习、课外阅读、观看影视作品中,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了解?”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现状等,并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最后,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有关介绍中国风景名胜的书籍,并记录感兴趣的内容。
(二)认真观察生活,强化感知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集中于形象化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感知到深入思考,然后才有可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佳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能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感受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从中得到有益启迪,从而为写作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去进行具体的观察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图片和视频;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亲身参与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其写作质量和深度。
例如,在进行《习作:______即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前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的变化,引导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首先回顾课文,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即景”的含义,为明确写作内容做铺垫。其次,根据自己课前观察的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或观察范围,把题目补充完整,明确写作主题。最后,回顾所学课文,梳理景物描写的顺序,积累课文中动态描写的精彩语段,明确写作要求,并独立完成习作,重点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三)提供写作指导,培养写作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写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教师要根据作文类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指导,比如: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选材要具有典型性,结构要具有逻辑性,语言要富有表现力等;在写议论文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力求言之有物,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而在描写景物时则应注意采用拟人、对比、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场景。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动笔,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并设计专项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2]。
例如,在进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介绍某种事物,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事物特点分段介绍清楚。首先,进行单元回顾,了解说明文这一介绍事物的文体。其次,根据例文介绍写作技巧,根据事物的特点使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帮助学生将事物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最后,师生共同赏析学生佳作,并鼓励学生完成日记、周记或小随笔等写作练习,逐渐培养其坚持写作的习惯。
三、结语
总之,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目前,学生存在着缺乏素材积累、观察方法以及写作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写作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养成认真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良好习惯,积累生活素材,并将其进行加工提炼,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吉太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师,2023(24):24-26.
[2]杨亚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J].天津教育,2022(31):15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