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效化的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谢泽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河南乡河南学校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双减”政策下的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保证数学作业的高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的背景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随后提出了设计高效数学作业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认为,设计高效数学作业应该重视任务的实际应用性,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拓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本文证明了高效数学作业设计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双减政策;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高效性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负担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国家实施“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锻炼身体和充实自我。在这一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数学作业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保证高效性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设计高效的中小学数学作业。首先,本文将分析“双减”政策的背景及其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随后,本文将提出设计高效数学作业的思路和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本文将证明高效数学作业设计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一、“双减”政策的背景及其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是指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缓解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培训机构乱象等问题,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双减”政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这也意味着,数学作业需要更高效地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知识点掌握和技能训练[1]

在“双减”政策下,数学作业不再是“死记硬背”的题目,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数学作业需要注重提高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随着作业量减少和作业质量的提高,作业的评价也变得更加重要。数学教师需要根据作业的设计和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和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2]

二、双减”背景下高效化的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高效的数学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与评价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效的数学作业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所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效化的数学作业设计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高效化的数学作业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改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

三、高效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一)实际应用性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作业也应该注重实际应用性。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3]

(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数学作业设计的重点。数学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思维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拓展

数学作业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拓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拓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4]

(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游戏化的数学题目或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提高作业的完成效率。

(五)合理安排作业的难易程度

数学作业的难易程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合理安排。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数学教师应该设置一些简单易懂的题目,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挑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突出作业的重点和难点

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突出作业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作业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应该在作业中设置一些相对容易的题目,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七)加强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作业批改和反馈也变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给学生提供详细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改进。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自主检查和反思,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八)数学作业设计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作业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往往会集中于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会倾向于面向部分学生进行设计,从而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同时,由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通常会考虑到学科特点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因此,导致作业类型单一,缺乏层次性、多样性。针对这些问题,“双减”政策提出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为了实现“双减”政策提出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设计。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所要明确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解读和解读。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根据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设计。其次,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作业目标。教师在制定作业目标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特点也不相同,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当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从而制定出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数学作业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制定出相应的数学作业目标。最后,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作业的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数学作业目标。

(九)数学作业设计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相应的作业题目,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数学作业题目。例如,在设计一道几何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然后通过测量结果来比较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十)数学作业设计方法:以“学”为中心,体现差异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数学作业是针对不同学生设计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数学作业,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目标分层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如简单题、中等题、复杂题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同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内容分层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作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对基础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中等难度且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题目;对于优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高难度、高思维深度题目。数学作业应该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来进行作业设计。比如:对于简单题和中等题,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题目;对于复杂题和难题,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

结语:

“双减”背景下,高效数学作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实际应用性,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拓展,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合理安排作业的难易程度,突出作业的重点和难点,加强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双减”政策的落实,让学生在轻负重质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进慧. "双减"背景下高效化的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 新课程,2022(33):28-29.

[2] 白雪. 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22(6):98-100.

[3] 洪鹏双.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教师,2022(17):51-53.

[4] 王录义. 巧减妙设提质,优化作业设计[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版),2022(5):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