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具身认知;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探讨
正文
正文:在具身认知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可以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视角。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认为认知是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理论指导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对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概述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然后提出了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的改进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一、具身认知理论概述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具身认知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观念,主张认知过程与身体动作密切相关,强调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并非仅限于大脑内部的加工,而是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为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身体体验。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让语文知识在学生的实践中生根发芽。
二、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新闻传媒类文本的叙事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应关注文本的叙事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新闻传媒类文本,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其叙事策略的运用往往影响着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判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叙事手法,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传媒类文本的叙事视角。不同的叙事视角会影响读者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例如,在报道某一社会事件时,采用当事人的视角,会让读者产生同情心;而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则可能让读者保持客观冷静。通过分析不同视角下的新闻文本,学生可以认识到叙事视角对事实呈现的影响,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其次,要关注新闻传媒类文本的叙事结构。叙事结构对于新闻内容的呈现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如经典的“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开头,便于读者快速了解事件;而“悬念式”结构,则通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通过分析这些叙事结构,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筛选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此外,还应关注新闻传媒类文本的语言表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新闻文本中的词汇、句式等都会对读者的认知产生影响。例如,使用贬义词、夸张句式等,会使新闻事件呈现出某种倾向性。通过剖析这些语言表达,学生可以学会识别和抵制不良舆论,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在具身认知视域下,关注新闻传媒类文本的叙事策略,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剖析文本的叙事视角、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叙事策略对事实呈现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此过程中,结合经典案例和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2】
(二)借鉴经典新闻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策略中,借鉴经典新闻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经典新闻作品是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视角、精湛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展现了时代风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通过深入剖析这些作品,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新闻传媒的发展历程,更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潜能,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借鉴经典新闻作品能够让学生在感受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作品背后的审美意蕴。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其博大的胸怀、雄浑的气势描绘了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学生在学习这篇作品时,不仅能感受到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还能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此类案例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新闻作品,提升审美素养。
此外,借鉴经典新闻作品有助于学生掌握新闻传媒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对封建礼教进行无情揭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学生在学习这篇作品时,可以从中汲取语言表达的精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借鉴经典新闻作品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共鸣。如《人民日报》发表的《为了民族复兴,为了人民幸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学生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基础上,更能体会到新闻作品中所传递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在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应重视借鉴经典新闻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深入剖析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新闻事实、领悟审美意蕴、掌握表达技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家国情怀,从而使学生在新闻传媒的世界中觅得一片精神的绿洲。
(三)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在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应紧密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我们认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新闻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时代洞察力的新时代青年。以现实案例为鉴,教师可深度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以独特见解启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度认知。
例如,在讲解新闻传媒类文本时,教师可以引用近期热门的社会事件,如“垃圾分类”、“互联网+教育”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社会热点背后的价值观念、政策导向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教师可借鉴经典理论,如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理解现实案例。以垃圾分类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这一政策实施背后的原因、意义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还能从我国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中汲取营养,理解到国家治理的深层次逻辑。此外,教师还可引用古代圣贤的环保观念,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让学生明白环保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
在具身认知视域下,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应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通过深度论述、案例分享和引经据典,教师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思维品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时代洞察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此,语文教学方能彰显其独特的价值,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力量。【3】
结语:本文从具身认知的视域出发,对高中语文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关注新闻传媒类文本的叙事策略、借鉴经典新闻作品、结合现实案例等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新闻传媒类文本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这也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雨果.具身认知: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视角[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 黄琦.具身认知视域下的高中古代诗歌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3(2):3.
[3] 董媛,尹向毅.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 2023(13):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