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正文
引言: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有效做好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数学成绩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初中复习课上,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讲授式以及习题练习式复习策略,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充分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复习课教学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特定问题,连结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教学单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让学生在复习课上能更好地学习。然而,如何有效地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开展初中复习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联系性。教师可通过整合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形成具有一定内在逻辑的教学单元,在此基础上设计统一且完整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重点强调数学概念、数学原理以及学习技能的联系。教师需设计连贯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使他们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升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数学复习课意在于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时的难点与重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学习基础,因此,教师需打造个性化的复习模式。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实现的教学目标。数学思维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是学生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关键所在。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复习课上,教师可结合复习的内容,围绕某一知识点或者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以此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同时,在复习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视角思考数学的应用价值。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从而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传统的初中数学复习课过于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重点讲解,而忽视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对某些概念和公式有所了解,但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通过整合相关的数学知识,形成一个连贯的教学单元,帮助学生全方位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复习和教学质量。
三、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整合知识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为全面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背景,教师应当积极学习,了解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围绕复习的内容展开全面分析,整合知识内容并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主动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知识重难点,提高复习的效率。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两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明确基于“方程”的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单个变量的方程,而二元一次方程则涵盖两个变量。在复习课上,教师可借助希沃白板,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对比复习,直观地呈现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理解从一元到二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解题策略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针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设计专题复习课,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多样化解法、几何意义、具体应用等内容串联起来。比如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过渡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展示如何通过消元法等技巧进行求解。在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后,教师则需要强化二者之间的联系。比如以问题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解法,并总结这些解法的关键点,以加深学生对前期所学内容的印象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类比法,让学生尝试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用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体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渡。紧接着,教师便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逐步解决应用题,以此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学习效率,加深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解决前期在学习时存在着困惑,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强化对数学知识之间的理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为全面展现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让学生在整体性的复习中逐步理清知识结构,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联系,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在强调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辅助者的身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减少学生在复习时走的“冤枉路”,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
比如在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时,本章节的主题为“从面积到乘法公式”,章节内容涵盖5个课时,涉及单项式与多项式。为实现单元整体性复习,教师可先在复习课上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设计一个“校园园艺节”的主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园艺设计项目问题”,并提出“如果我们要设计学校的花坛,需要计算不同形状花坛的面积,该如何进行呢?”的思考性问题,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紧接着,通过这一情境,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比如将花坛设计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几何形状,先单独计算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积,再相加,从而算出操场的实际面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单项式成单项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并掌握单项式乘单项式的主要方法。而在多项式乘多项式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计算不规则形状花坛的面积,引导学生使用单项式乘多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知识点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各小组学生相互探讨,思考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的优势与劣势,最终选择出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当学生在遇到一些复杂的多项式乘法时,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回顾过往所学的乘法公式,如“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展示如何利用这些公式简化计算过程。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公式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通过解决一些需要因式分解来简化的方程问题,使他们深刻地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效果。在整个复习活动中,教师都应当不断强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单项式乘法是理解乘法公式的基础,而乘法公式又是进行多项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关键。通过这一类复习活动的实施,能够使学生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使他们掌握本章节的主要内容。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复习活动,可充分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单元整体复习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瑞,吴玉情.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以沪科版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复习课"为例[J].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2(8):37-38.
[2] 叶科尔.探究基于有效整体建构下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 003(023):77-78.
[3] 王晓丽,于彬."大概念,大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以"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课"为例[J].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2(7):3.
[4] 钱秀云.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