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学前教育专业、融入
正文
前言: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当前时代使命光荣的表现。对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来说,课程思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可以提升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情怀的优秀教师。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不断强化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优势
首先,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塑造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可以在儿童最容易接受和形成观念的时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形式多样,包括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这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使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实际,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懂得尊重、合作和分享,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力量。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感恩他人、尊重师长,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
最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科融合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政治教育内容与语言、数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素养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创设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乐观向上、爱国奉献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和追求[2]。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辨别是非、正误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使他们能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其次,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将会担任幼儿教师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和案例,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此外,还可以通过相关经典教材和文献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接触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孔子的“仁爱”等价值观念。
(二)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编写相关的教材和教学设计,将时事政治和国家知识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重要内容,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3]。一方面,可以在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中注入思政教育元素,例如通过教材编写和选取,引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故事、诗歌和绘本,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和实践教学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和课程项目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担当的品质。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将思政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实践教学中。例如,在幼儿发展与心理学课程中可引导学生探讨幼儿的道德培养问题;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可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等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思政理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思辨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注重思政教育与学前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例如,在幼儿园实习中,可以设计一些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并指导他们与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教育意识和责任心[4]。
(四)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想要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教师需要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的协同发展。首先,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与时代主旋律相契合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例如,在学习“陶行知教育理念”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中,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体验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情境式教学以及任务驱动教学等,将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知识的获取,例如在学习“幼儿心理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以“提高幼师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主题,引导学生在争辩和交流中明理、悟道;最后,教师要在课后作业中融入思政元素,课后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将课后作业与思政元素融合,可以促使学生加深感悟,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题目为“提高幼儿语言学习质量”的小论文,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提升对汉语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5]。
(五)构建思政教育第二课堂
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融合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价值和作用,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修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例如在开展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沙盘训练、情绪管理和心态调整等心理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在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使其加深对人本理念的理解,并且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情绪管理奠定基础。
结语:
总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发挥积极的作用,汇聚共同的力量,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必须深入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指导,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工作岗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袁芳. 浅谈实践中如何有效管理幼儿园学生[J]. 2020.
[2] 褚薇. 解析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 下一代, 2020(3):1.
[3] 孔霞. 从课程与学生发展的矛盾浅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为例[J]. 文教资料, 2020(9):3.
[4] 刘静.课程思政理念背景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数据, 2023(3):127-128.
[5] 张锋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途径探析——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