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进

晴隆县花贡镇新寨小学 邮编:5614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分析了“双减”政策对教育的意义,指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性及挑战。提出了针对“双减”政策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方法,如精简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课堂互动等。强调了教育评估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指导。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策略

正文


本论文用来支撑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23QXNZ133

引言:“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其有效教学对于贯彻“双减”政策,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不足等。因此,如何在“双减”政策框架下,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策略提出,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

一、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意义: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其有效教学实践能够贴合政策导向,落实政策精神。同时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数学知识及技能,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并且实践是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双减”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教师能够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在“双减”政策的框架下,教师能够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学生全面成长。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及机会较少。通过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因此“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服务教师成长及促进教育公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学理念正从追求考试分数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这一转变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得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实践能力。同时随着课外辅导及作业负担的减少,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而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开始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及探究式教学。这些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合作,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还可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教育应用软件等工具来丰富数学课堂。这有助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及教学效果。尽管政策提倡教育公平,但城乡及地区间的教学资源分配仍存在不均。农村学校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实施。并且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培训需求增加。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但当前的培训资源及机会仍不够充分。同时为了配合“双减”,评价体系正在从单一的考试成绩向多元化评估转变。这种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广泛的评估能力,以便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的来说,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面临着诸多机遇及挑战。教师需要在课堂时间调整、教学方法多样化、技术与教学结合、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以及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做出努力,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策略

(一)精简教学内容:

针对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精简及优化是确保学生在“双减”政策下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在于减少无关紧要的知识点,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概念及方法的学习上。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精简及优化课程内容需要鉴别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概念及方法,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为教师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同时要审视课程内容,剔除那些与核心目标无关或者重复的知识点,避免让学生陷入过多无意义的学习中。还要利用优质的教材及教学资源,确保所提供的内容质量高,与课程目标相契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及应用所学内容。同时强调对核心概念及方法的深入理解,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及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需求,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宜的水平上学习及发展。通过精简及优化数学课程内容,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及高效性,帮助学生在“双减”政策的框架下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讲授、示范、引导、探究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首先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解介绍小数除法的概念及基本步骤,确保所有学生对知识点有基本的了解。教师通过示范具体的小数除法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模仿及理解。示范可以是手写演示,也可以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同时在学生理解了基本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及探究,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规律及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探究精神。还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及思考,发现小数除法的规律及特点,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及记忆。同时利用小组竞赛、抢答游戏等形式,将小数除法的学习融入游戏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及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倡导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及实践,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及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深度及广度。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及实践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情境,引发学生对小数乘法的兴趣及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及探索。给予学生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及讨论,自主发现并总结小数乘法的规律及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探究精神。还可以提供具体的小数乘法计算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从中体会小数乘法的过程及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或者设计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长度宽度乘积等,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同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复杂的小数乘法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技巧及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深度及广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使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四)强化课堂互动:

创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倡导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及看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及归属感。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思考及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同时利用课堂互动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与教师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及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及知识共享。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一些分数乘法的问题或者探究任务,鼓励学生相互配合、交流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及凝聚力。同时利用有趣的游戏或竞赛形式,如分组竞赛、抢答游戏等,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度。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实际物品或者教具进行分数乘法的演示及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及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并及时表扬及鼓励学生的表现及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及归属感。通过上述方法,有效地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及学习体验。

(五)注重实践应用: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及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及趣味性。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周边环境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球场、操场等长方形区域的长度及宽度,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出面积,并进行比较及分析。或者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购物、布置房间等,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长方形区域尺寸,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如拼图游戏、迷宫设计等,既增加了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提供纸板、剪刀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形的模型,并计算其面积,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如地板铺设、墙壁涂刷等,让学生分析并计算所需的长方形面积,从而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长方形面积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从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及深度理解。

(六)充分利用教育技术: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利用教学软件,如数学交互式软件或在线学习平台,呈现生动直观的数学概念及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知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教学视频、动画、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及解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或在线模拟实验平台,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亲身体验数学概念及定理,加深理解及记忆;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或社交媒体,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及合作学习;通过教育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及进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数学教学游戏软件或在线数学游戏平台,将学习过程融入游戏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及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创造更加生动、丰富、互动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力,使学生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七)加强师资培训:

应根据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及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包括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科知识更新、教师备课等方面的内容。如培训课程介绍适用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师学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互动,以及如何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培训课程应包括课堂管理的内容,如如何建立秩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教师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更新和深化。教师可以学习最新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学科知识的前沿发展,以便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同时提供关于教师备课的指导和技巧,如如何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资源等。教师可以学习如何高效地备课,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培训课程还可以有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资源分享、教学反思与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通过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结论: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针对“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学的策略及方法,如精简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课堂互动等。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晴静.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创新思维研究分论坛论文集(二).湖北省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3:4.

[2]徐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创新思维研究分论坛论文集(二).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2023:4.

[3]袁宇航,赵彦宏.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19):120-122.

[4]肖延华.“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探索[J].家长,2022,(34):123-125.

[5]杨文明.“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探索[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六).江西省九江市全丰镇镇中心小学;,2022:3.

[6]刘莉.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索——以金陵微校智慧教学云平台课堂教学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08):80-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