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教学;教学实践;实践策略
正文
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在持续调整,旨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符合当前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高中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受到以往碎片化阅读的影响,使得阅读质量及深度无法持续提升。整本书阅读作为系统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应当注重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概念
整本书阅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围绕整部作品所开展的系统性、深入的阅读行为,是与作品进行交流、对话的一个过程。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在于“整”字,这意味着阅读对象不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或摘要,而是完整的作品。这种阅读方式要求学生耐心地逐字逐句地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掌握作品的中心思想,从而获得对书本内容的全面和深刻理解。
2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2.1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整本书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层面上,更为全面了解作品的结构、风格,掌握作品的表达形式,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系统性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了解作品的写作风格,扩宽自己的文学视野,使得学生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2.2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阅读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更可以接触到更为广泛、丰富的词汇,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句式结构和语法形式,接触到常见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这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词汇应用能力,提升语法水平,巧妙利用修辞手法来进行语言表达,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2.3提升学生阅读境界
阅读境界通常指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深度、广度和高度,是一个人从阅读中收获情感、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深入阅读整本书,学生有机会更为深入的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这是碎片化阅读所无法实现的。同时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验作品,感受作品蕴含的情感,感受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和思想启迪,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阅读境界得到提升。
3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3.1分段导读,把握整体结构
整本书阅读中,分段导读能够明确不同段落或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和重点,有助于学生把握整体框架,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应当通过分段导读为学生提供行文逻辑,掌握作品结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整本书的内涵。分段一般要按照情节、时间或主题要素进行合理分段,教师可在分段时鼓励学生思考,并通过设置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关注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情节发展、人物性格、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在每个分段导读结束后,及时与前后文进行呼应并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连贯的文章框架,促进对整本书的理解。
以《边城》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首先介绍《边城》的背景设定,而后按照情节发展对其进行分段,比如说,可以围绕翠翠恋情这一主线进行分段,分为“翠翠与傩送的初识”“翠翠与傩送的情感发展”“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纠缠”“翠翠的等待与孤独”等几个分段。为每个分段分别设计导读问题或提示,如“翠翠和傩送是如何相识的?”,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发展及人物心理变化等内容。而后在分段导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边城》的结构特点,将文章结构与故事主线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了解人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互动,形成系统性的故事框架,从而通过翠翠的爱情故事,深入理解《边城》的主题思想。
3.2指导方法,提升阅读效率
整本书阅读由于阅读量比较大,学生未能掌握有效阅读方法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阅读效率的低下。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以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更为高效快速的达成阅读教学目标。略读、寻读、精读是常见的三种阅读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循序渐进,首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一遍,形成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并了解作品结构和主要内容;而后在略读的基础上,针对关键节点,指导学生快速定位,并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书中晦涩难懂、关键章节等部分,则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最终完成对整本书的阅读。
以《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这是一篇长篇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教师在引导学生略读的阶段,可首先为学生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并介绍故事背景,指导学生快速翻阅全书,记录关键人物的名字及主要情节的概述;而后在寻读阶段,通过设定问题或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目录、章节标题等工具,快速定位到关键章节或段落,实现对目标的检索;精读阶段,教师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章节或段落,供学生进行精细研读。如“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指导学生关注文中有关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句子,指导学生思考主人翁的感受,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情感变化。
3.3关注主题,实现文本延伸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关注主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作品,探讨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使得阅读不仅仅停留在文本上,而能够更进一步深化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作品主题,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对作品主题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寻找贯穿始终的主题线索,在情节、人物塑造、象征意义等方面找到主题的展示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作品主题的灵动性和多样性。
以《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其主要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本质特征、结构形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教师在引导阅读前,可以向学生阐明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理社会、什么是乡土文化、什么是亲属关系。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书,从而在阅读中逐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理解这些概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乡土中国》这本书在讲什么、表达什么,使得学生对中国乡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的著作,如《黄河边的中国》等,扩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对中国农村社会产生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观察,促使《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效果得到提升。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学生阅读境界。通过贯穿始终的全书阅读,学生可以深入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带来的情感冲击和思想启迪,同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和欣赏能力。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作品,关注主题、人物、情节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从全局到局部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旭东. 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24, (04): 29-33.
[2]黄萧. 高中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研究[D]. 聊城大学, 2023.
[3]陈子平.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红楼梦》教学研究[D]. 浙江海洋大学, 2023.
[4]肖兴兴.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09): 133-135.
[5]倪苏铭.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为例[J]. 考试周刊, 2022, (25): 5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