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培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关第二中学 722305

摘要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课堂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数学作业练习分层布置,精准训练,优化课后服务,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减负不减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素养。


关键词

双减 数学 高效

正文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生态的关键举措。作为一线数学教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双减”工作,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抓好教学主阵地,向课堂要效率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向课堂要效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 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例如, 在新授“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时创设了这样一 个情景:小王拾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 46元,交给了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叫小王写一个“失物招领启示”,以便失主认领。同学们,如果请你帮小王写一个“失物招领启示”,你准备怎么写呢?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 “这好办,可以这样写:今拾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 46元,请失主速来认领。” 有的说:“不行,有人冒领怎么办?”有的说:“我有办法,写成:今拾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 m 元,请失主速来认领。”引出了七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题。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添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不再感到枯燥无味,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情景应该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 材料,尽可能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原型,情境应该是问题的基础,如果我们的情 境来源一种假设,没有为学生准备好第一手资料,这样的情景无疑会显得比较空泛,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多加留心,注意积累,这样才不会“境” 到用时方恨少。 通过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现象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利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阐述,让学生认 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很大的益处,引起学生对 学习内容的好兴趣。如:在求代数式的值时在投影片上出现了一个游戏把自己的 出生月份数乘以 2 加上 10,再把和乘以 5,再加上家里的人口数(可要小于 10 哦!) 你只要告诉我一个结果,我就能知道你的秘密(你是生于何月及你家里有几口人) 秘密何在呢?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很大兴趣。有了高涨学习热情,他们以积 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和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思维更敏捷,思路更清晰,有利探索的激情,枯燥的教材鲜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灵性,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积极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起到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激情,定会使学生入目,入心,入情,入理。这样优化的课堂,定会魅力无限,教学相长。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有着便捷、高效等特点,所以在初中数学提效减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的优势,进而充分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新时代的初中生有着更加广泛、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充分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合理应用就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所以教师们也就要意识到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利用这一教学条件,再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最终为学生们创造更加适宜的高效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在教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出一些关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图片并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使得学生可以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一个对比,促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看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不同特征,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课堂检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检测能真实、快速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而言能强化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巩固知识。把握好课堂检测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的设计要少而精,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课堂检测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梯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知识训练,还要进行拓展性训练,跳一跳摘桃子,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次,检测要灵活,不仅题型要灵活多样,而且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小组竞赛,也可以是抢答,通过灵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最后,当堂检测反馈纠正要及时。检测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才是关键。因此最后必须让同学改错,整理错误的题,并记在记错本上,这样有助于巩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时间的话,可进行二次检测,加强学生对检测知识的认识,形成压力,产生动力,促使其上课认真听讲,正确地对待。

二、精准训练,巩固提高

数学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化,采用分层作业和素养作业等多种形式。素养作业包括绘制数学手抄报、制作数学思维导图和录制数学概念,公式小视频等。作业布置时,切忌只布置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千差万别,这就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挑战,如何在统一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成为我们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双减”政策下,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递进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选题型,作业分层布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保证学生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又能最大化地巩固课堂所学,把作业分成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和拓展延伸等几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可以选做,也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指定练习。例如,教师在设计“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内容的作业时,就可以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对这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如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可以让其巩固学习本节的基础知识,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而对于本节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去做适当的习题,促使学生熟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本节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去做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题,进而加强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巩固知识。

三、优化课后服务,因材施教

对于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要给他们详细梳理基础知识点,给他们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针对他们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辅导: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拓展知识面,提升解题难度,帮助他们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这样做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在课后服务时对学生们提出的疑问进行一一解答。同时教师还可以去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获得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个性发展。

四、引导学生,注重实践

学生没有实践,就缺乏对知识的体验,就不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只有注重实践,才会对知识增进理解,才能够熟练地掌握知同时才能够具备准确应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垂线段最短”性质这节课时,我们可以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初步印象,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跳远比赛。比赛的过程当中,把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回顾,说出怎样跳能跳得远,并在比赛结束之后,测量比赛的成绩,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了“统计初步知识”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下自己一年的花费,同时估算一下父母的收入有多少,自己怎样花费能为父母节省一点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有实践,同时也增强了德育教育。

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要进一步明晰提高课堂效率的宗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学,删减低效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层达标,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身为教师,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快乐幸福的好老师。让我们坚守初心、身体力行,让教育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

参考文献

· [1]谢治平.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C]//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一中学;, 2022: 3. DOI:10.26914/c.cnkihy.2022.041080.

· [2]钱爱红.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 (19): 81-83.

· [3]李勉莉.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索 [J]. 新课程研究, 2022, (10): 126-1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