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新娟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实验小学 邮编:715100

摘要

针对现代小学生的成长阶段特征及其学业发展所需,教师应当勇于尝试更新的教育方法,以激发小学阶段学生在各类教学互动中,数学思维、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均衡提升。数学学科因逻辑性强而特立,导致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畏惧,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为根除此困境,教师应创设创造性的教育计划,运用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小学生在有组织、有序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直观和明晰。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单元;整体教学

正文


单元整体教学将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完整的体,积极探索并塑造各个知识点的深层关联,旨在增强学生的知识转化技巧以及自我反省的技巧,打破了学生仅仅依赖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这对培养他们的数学基本技能大有裨益。老师需要摆脱以课时为核心的授课方法,塑造一个全面的、基于单元知识点的教学视角,并且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引领之下,推动数学教育的进步。

一、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单元的教学过程必须遵循整体性的教学准则,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数学元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策划和整理,目标是通过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来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并在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旧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和素质的“螺旋式”提升。在小学数学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仅是整体性教学原则的体现,同时也需要小学生愿意学习和掌握。

当我们坚持整体性原则时,教师必须根据全局的理解来调整和执行现存的数学课堂教育,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每一项数学知识的精髓,从而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其次,学生也必须舍弃传统的“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避免任何形式的、无目的的学习,这样他们才能在老师的专门引领下,独立地形成数学的学习逻辑和相关的知识结构。积极吸收和应用之前所获得和熟悉的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并培育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实践性原则

只依赖于简单的讲授和理论灌输,并未能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优秀的指导,甚至可能会激起他们对于数学领域和知识的排斥和厌恶。所以,当老师采取小学数学单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需要坚持实践性的教学原则,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来推动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塑造和提升。在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课程活动时,教师需要把焦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而不是教师的教导行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教师精心策划的教学过程中,并让他们在实际的活动中对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树立整体观念,强调内在联系

教授小学数学的教师需要建立整体视角,擅长将数学知识根据主题或概念进行融合,构建出内在关联的教学单元,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三角形的测量、三角形的运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因素整合在一起,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三角形知识网络,打破单一且孤立的知识点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限制。推动学生的全面理解。建立一个整体观念,教师必须从准备课程的那一刻开始,突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育方式,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教育的内容,依照教育的实际情况,能够调整和优化教学的内容,逐步展示出数学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总体概况。

(二)注重方法创新,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关注每个学生,并且尊重他们。这种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不知不觉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这可能会让已经适应课堂学习的小学生感到有些困扰。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展示出数学的有趣之处,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老师们必须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寻找新的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兴趣和基础。例如,当进行三角形的课程时,老师能够将“测量和运动”这一部分内容,加入一些富有乐趣的数学活动,例如拼图、图像连线等,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活动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它们的边缘相互联系。例如,在教授小数单元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构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在铅笔、橡皮等文具上标注价格,并且让他们的同桌和前后桌模拟交易。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还能将小数的运算、应用等内容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整个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创新的教育手段,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应激发他们在单元整体的学习过程中提出建议,将更多先进且高效的方式引入,以确保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成果。

(三)突出重点难点,理解核心概念

单元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核心概念为主导,始终围绕这一核心概念进行设计,强调关键点和难点,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混乱,教学内容密集而不繁琐。例如,“除”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在帮助学生整理除法知识时,教师可以从这个核心概念出发,让学生对“除”的本质(即将一个整体分解成若干个相等部分的过程)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除”的运算规则的核心特性:被除数是被等分的那个数。每一份的大小由除数表示,份数由商表示,剩余的部分则由余数表示。为了深化单元教学,教师可以将“除”、“乘”、“比”等概念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探索这些概念间的一致性,展示出单元教学的全貌。新课程标准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而非仅仅依赖于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由于后者可能会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的实质,也无法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始终以新课本为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技巧。

(四)强化实践运用,培育应用意识

数学这门具备高度实践性质的学科,其核心在于,我们需要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处理各种实际情况。新课标着重于强调学科内容的实践价值,并且倡导将分数和成绩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仅当我们指导学生去寻找并处理问题时,他们才会得到更优秀的发展。在单元整体教学里,老师们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培育学生的实践观念和技巧。他们可以通过构建一系列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并且在一个个难点的克服和突破过程中,推动学生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分配作业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收集统计数据,并利用统计图进行整理。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协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各种特性和优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毫无疑问,生活中充满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擅长运用生活素材和教学材料,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五)注重核心素养,助力未来发展

对于新课标理念来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许多方面,例如数字感知、度量感知、符号认知、计算技巧、空间概念、逻辑思维、模型认知等。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单元为基础进行全面的教学,以此来推动学生未来的成长。例如,为了塑造学生的空间认知,教师能够将小学阶段的所有几何图形知识融汇贯通,依据点、线、面、体的逐步推进方式,指导学生深度探索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内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确保教育的生动化和立体化,教师能够利用如几何图板这样的设备,将一个点的运动变为一条线,一条线的运动变为一个面,一个面的运动变为一个整体。这样,学生就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到点、线、面、体之间的相互转换,而非只是单一、死板地理解几何图像。各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及其潜力各异,因此,在塑造他们的核心素养时,老师需要根据他们的具体状态,挖掘他们的优点,填补他们的短板,以确保他们的全面成长。

为了确保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培养更优秀的数学思考方式,教师需要适度地融入小学数学单元的教学理念,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全面的数学教育环境,以推动他们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另外,教师也要主动寻找对现代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有益的多样化教育方法,通过采用更创新的教育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富活力、吸引人的数学课堂,推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国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3(10):42-47.

[2]  张良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优化策略[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3):0151-0153.

[3]  沈中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新探[J].商情, 2017, 000(017):2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