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绘本培养幼儿归属感的路径
摘要
关键词
传统文化;绘本教学;归属感;文化意识;培养
正文
引言:
归属感是个体对于所属群体的认同和依赖,对于每一位幼儿而言,具备良好的归属感是其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健康的重要基石。幼儿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由于其年龄偏小,其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不断形成,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归属感,有利于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从而增强幼儿文化自信,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传统文化绘本作为传递文化价值和历史知识的有效媒介,以此培养幼儿归属感,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认知,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幼儿参与体验,使其主动感知多元的传统文化,从而建立起与民族文化的联系。而如何有效地通过传统文化绘本培养幼儿归属感,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培养幼儿归属感的重要性
(一)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归属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当幼儿感受到个人属于某一个群体,如幼儿园、家庭,甚至更为广泛的社会时,他们便会形成一种安全感与认同感,这对于幼儿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归属感,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帮助他人、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等,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具有强烈归属感的幼儿还能展现出诸多亲社会行为,如善于分享、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等。这些亲社会行为会逐渐转化为幼儿的多样化能力,为幼儿未来的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二)身心健康的保障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归属感,对幼儿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当幼儿感受到被教师、家长、同伴,以及其他人所接受和爱护时,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便会得以体现,同时也会展现出更加积极的自我形象。而这种内在的积极情感是促进幼儿健康向上、减少焦虑、抵抗压力的重要保护因素。不仅如此,培养幼儿归属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本身就有着极强的探索欲,通过培养幼儿的归属感,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升幼儿的胆量,使他们在生活中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种种说明,幼儿归属感的形成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三)结合传统文化绘本的作用
传统文化绘本是绘本教学中的重要载体,这一绘本类型主要讲述多元的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内容向幼儿传递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绘本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性特点,通过传统文化绘本教学,可以使幼儿了解多样化的文化故事,学习丰富的文化内容,理解民族文化。与此同时,还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与自己文化背景相关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基于传统文化绘本培养幼儿归属感的路径
(一)精选绘本内容,有效传播传统文化
为全面发挥传统文化绘本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归属感的形成与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对绘本内容的精心选择,以确保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顺利传播,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在选择绘本故事时,教师首先要遵循适宜性原则,确保绘本的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教师还要遵循文化性原则,以确保所选择的绘本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特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所选择的传统文化绘本进行分类,如成语故事类绘本、传统节日类绘本、神话故事类绘本、历史人物类绘本等。以传统节日类绘本为例,这一类绘本主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从生活视角进行学习,从而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比如经典的绘本故事《灶王爷》,这一绘本故事主要取材于中国民间祭灶的习俗,无论是绘本中的图画还是文字,都有着浓浓的民俗气息,能够唤起诸多童年的美好回忆;《过年啦》,主要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有关的习俗与故事。这一绘本是一本立体书,有着极强的互动性,能够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书中的各种“年味元素”,从吃喝到玩乐,再到传统习俗讲究,有利于激发译文参与兴趣,促进幼儿自主探索,提高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热爱。最后,教师则可以定期组织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和讨论绘本的内容,并通过角色扮演、问题互动、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以此培养幼儿归属感。通过精心选择绘本内容,可以为幼儿绘本教学活动的实施做好铺垫,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促进幼儿归属感的发展。
(二)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归属感
在传统文化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归属感,教师应当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思维认知,开展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并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主动感知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背后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归属感的形成。
比如在学习绘本故事《花木兰》时,这一绘本故事主要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在征战沙场被建功受封后,却辞官还家的故事。花木兰是巾帼英雄的代表,却又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绘本故事以女性为主角,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女性力量与魅力。花木兰的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学习这一绘本,能够激发幼儿民族情怀,培养幼儿民族精神,使幼儿形成勇敢、坚韧的优秀品质。在实践中,教师可先播放与花木兰有关的动画片,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让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片的方式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绘本故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询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紧接着,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边读边引导幼儿讨论木兰的情感变化以及内心冲突。而教师则可以强调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对家庭的爱,以及她个人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在阅读环节结束后,为了增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们扮演花木兰、父亲、母亲等其他角色,参与故事表演,让他们切身实地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变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木兰的勇敢、牺牲精神以及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在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讨论木兰是如何通过个人行为展现了对家族和国家的归属感,以此引导幼儿思考他们自己可以如何表现出对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的归属感。比如在幼儿园里与同伴们互帮互助,积极与教师问好,保护园内的每一片土地;在家庭中,听爸爸妈妈的话,适当做一些家务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实现在传统文化绘本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传统美德,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绘本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传统文化绘本培养幼儿归属感,有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做好对传统文化绘本的精挑细选,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应在绘本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强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此在幼儿心中播下归属感的种子,培养幼儿文化意识,增强幼儿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林细珠.传统文化绘本应用于幼儿归属感培养的实践路径[J].亚太教育, 2023(18):27-30.
[2] 杨玲斌.乡土山海资源开发利用对幼儿归属感的培养[J].福建教育研究, 2019(1):2.
[3] 于冰.文化归属感培育视角下的原创儿童绘本价值实现机制研究[J].关东学刊, 2022(5):172-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