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摭谈
摘要
关键词
电化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正文
小学是一个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也是影响一生发展的时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学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当然,电化教育也在教学课堂中广泛应用。数学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学科,其中存在很多复杂、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而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化教育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直观的表达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也会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
一、 电化教育的优势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人们从听觉上获取的知识大概有15%,从视觉上获取的知识会达到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会达到65%,也就是说,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动力。在电化教育的今天,教学内容的呈现是多种多样的,而学生也会因为形势的多样而产生更好的好奇心,当好奇心转化成行趋时,学生就会对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可以高效的提高教学水平。除此之外,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他们经常会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描述和判断,而电化教育的手段就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二、电化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也朝着多媒体方向发展,而多媒体操作多样化的特点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电化教育还能将学生、教师紧密联系到一起,促进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借助电教媒体的优势来开展教学,更能够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 运用电化教育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融入电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用多媒体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优势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也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标。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也有一定的逻辑,而电化教育的手段就能将教学方式延伸到学生的多维空间思维中,进而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实际化,最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计算分数的数值,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数相关的知识。
2、运用电化教育建立学生的空间意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同样还会面对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在思维特点和数学知识特点上存在矛盾。所以,教师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可以利用电化教育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意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角度看图形的视图,教师还可以从正视、侧视、俯视等多个角度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意识,进而学会自主构建图形的立体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平面图形,进而帮助自己掌握知识点,并对平面图形的知识点进行深刻掌握。
3、 运用电化教育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在于运用,也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常规教学方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就让教学中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也会阻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电化教育的优点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空间、时间等因素带来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化教育来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乘法的知识解决自己家的水电费计算,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电化教育,整合课程环节
(1)整合在兴趣情感生成处
兴趣和情感都是非智力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对学生积极学习而发挥主体作用能提供无限动力支持。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当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全力以赴。而我们知道,多媒体是激趣好手,其能创设趣味情境,能使学生积极学的兴趣随着界面元素的变化而曝增,同时催发“我要学”情感,使其产生不学不快之需求。因此,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创设情境。这种用法大多是在开课之际,即我们常说的导入情境。在新课改实践和大型竞教课中,开课就用多媒体便可窥见一斑。其作用就是为了催发学生兴趣情感生成,为接下来的新知教学奠定人脉基础。例如,在导入教学《倍的认识》过程中就可在多媒体展开中出示食物图片,唤醒学生生活记忆,拉近知识与现实距离,让学生趣从中来。这样的多媒体就整合到了兴趣情感的生成处了。
(2)整合在新旧知识连接处
让学生顺利地从旧知走向新知建构,那就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中找到与新知极为相似的连接点,并以此为铺垫,引导学生步步建构新知。而这其间的过程,就需要多媒体来帮忙,在相近的新旧知识的毗连点找到连接点,让旧激活,让新趋于旧而形成一个建构过程。这当中学生的大脑就会经历由“旧知基础点”向“新旧知识连接点”再向“新知识生长点”作有序过渡,从而形成新旧融合而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用多媒体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学情,找到最佳着力点,想方设法把桥铺得适度,有利于学生从旧知的这端走向新知的那端。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意义”的教学我们就可在除法的意义唤醒基础上进行展开,让学生把分数与除法各部分进行关联,让他们认识到二者的相似性,这样就可有效实现思维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
(3)整合在突破重点难点处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我们课堂教学教师努力追求的重点,也是教师为之创新运用策略和手段的难点之处。在这过程中,我们以多媒体为手段创设情境,变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从而起到化繁为简、达到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实施“相遇应用题”教学时,为了化解其难点,在学生重点理解路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几个概念异常重点,一是两地、二是相向而行,三是同时出发,四是速度和。没有对这几个概念的真切理解,要正确解决相遇问题就很难实现预期。而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这几个问题又变得如此的不用费力。实践中,利用智能一体机的大屏呈现一直线,在两个端点处各放一辆小车,车头对车头,同时起动出发,相对而开。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呈现功能,配合语言讲解几个概念,这样在学生理解清醒,形成记忆后就开启问题解决的实践教学。这样就可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会乐意做这样的相遇问题。
(4)整合在学生思维拐脚处
思维拐角,又称思维转弯,意在需要多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而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学科,在这方面具有学科的独到之处。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我们要结合内容教学把握学生思维导向,要有充分的预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少转几个弯。但实践中又常常需要如此。因此,教会学生思维拐脚转弯就成为了我们教学的应尽义务。其实方法很简单,适时的思维点拨提示就是其重点之策。这样既可让学生少走弯路,又能增强学生解题快而正确的成功感。例如,学生在计算圆周长的学习之后,遇到计算半圆周长的题目时常容易犯下把圆周长除以2的错误,这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呈现,让一只七星瓢虫沿着半圆路径爬一周,再围绕圆爬一周,通过这样的直观对比,学生自然就知道半圆周长还要加上一条直径的计算方法了。这样的点拨提示不用多言,而多媒体利用直观就实现了点醒,而且效果更让学生牢记深刻。
总之,面对时代的发展,教学策略也要不断进行创新。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为学生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积极使用电化教育的手段为学生创建参与课堂的条件,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的目标,教师要从课堂的各个方面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崔亮,董利亚.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证研究——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5):123-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