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阅读模式下的小班幼儿自主学习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安永婷

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早期阅读活动的有效组织有赖于活动模式的选择,多元阅读模式是为幼儿创设多元阅读的情境,给幼儿提供多元阅读的引导,帮助幼儿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自主阅读的人提升阅读技能,丰富儿童的阅读经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多元的阅读情境、互动关系、阅读材料和阅读方式中构建早期阅读环境,给幼儿提供了不同方式的阅读与学习经验,幼儿可以从中主动体会各种情境之下的阅读行为和趣味。


关键词

多元阅读、自主学习、早期阅读

正文


  小班是奠定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关键阶段之一,这个阶段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开始学习如何看待一张纸、一本书,尝试用自己掌握的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要的阅读材料,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从书中得到乐趣,感受阅读过程的美妙,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促进孩子的语言交流,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早期阅读活动的有效组织有赖于活动模式的选择,多元阅读模式是为幼儿创设多元阅读的情境,给幼儿提供多元阅读的引导,帮助幼儿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自主阅读的人提升阅读技能,丰富儿童的阅读经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1、小班早期阅读材料的选取

在一节《好饿的毛毛虫》中,老师以画的毛毛虫作为教具,让幼儿以孩子喜欢的毛毛虫形象为主想引起小班幼儿的兴趣,但是在整节课堂上,发现孩子的专注时间并不长,而且在课后的操作活动中,都发觉孩子对老师画的图片兴趣度不再,还听到月月和丁丁在争论:这是图片又不会爬到你身上,他是张纸呀,是假的。通过这则对话,老师修改了教具,将图片转变为一个可以让孩子触摸的到并且颜色鲜艳的教具——自制不织布的毛毛虫书。

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目标应重在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的技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因小班精细动作尚未发育完善,抓、握、捏等精细动作还处在发展中,因此在翻书时往往是五指抓翻,给孩子翻书、阅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方便阅读,小班孩子往往选择材质比较厚、结实的书,如不织布、皮等材质做成的书,这样便于孩子达到阅读的目的。超过孩子理解的适应范围,内容无论如何丰富,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太难的内容反而会使孩子失去兴趣和信心。选择时应遵循从单一的实物图画书到具有简单情节的故事书,从简单情节故事书到复杂情节、叙事性强的故事书,从单一到可以动手操作的图书。有了孩子喜欢的自制书投放到图书区,孩子可以在图书区幼儿自由表达与交流。

2、寻找孩子阅读的兴趣,创设多元的阅读环境

1) 幼儿园阅读氛围

在幼儿园的阅览室门口有一本自制的书《海底世界》,每次路过都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注意,一天有两位小朋友开始讨论起来:“你看这是海底世界,它里面讲了什么呀?”“我想想肯定是像海绵宝宝里面一样小丑鱼和谢老板在一起玩喽”“我去过海底世界的”等一系列好奇的问题。教师发现了这个现象,立刻将《海底世界》投放在图书区供孩子主动翻阅。很多孩子就围着书本讨论起来,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心,正是进行幼儿自主阅读的好契机以《海底世界》展开了主题教学,让幼儿在多元的阅读模式中达到自主的学习。

在幼儿园内创设了阅览室,提供了温馨的摆设、舒服的坐垫等,温暖的阅读情境创设,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与书对话”。孩子在进入阅览室后,被环境所吸引,主动的翻阅,教师可以有意地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同阅读互相讲述书中故事这样还能起着带动的作用。创设一个开放式的班级图书区,让幼儿选择一些以图为主、文字大而少的图书让幼儿阅读,不断更新阅读的内容,还随时让幼儿带自己家中喜欢的图书进行交换,同时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保证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

2) 家庭亲子阅读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只有丰富的材料是不够的,成人的引导是幼儿阅读的关键,幼儿早期阅读不同于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成人要直接介入阅读过程。家长每天应当与孩子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不仅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看书的时候,不仅要求孩子认真听,还要求孩子认真看画面,通过每一页画面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促使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编故事或者续编故事,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家长在与孩子阅读时,帮助孩子逐步认识图画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使孩子对各种符号产生兴趣,有一定的敏感性,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画面上的文字等,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家长讲完一个故事,应与孩子进行有目的地交谈,以此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注意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

3、采用合适的多元阅读方式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1) 游戏情境表演式

在自由阅读活动中,小朋友们看了一本《小蛇多多》围坐一起讨论:“这个故事很好玩,小蛇吃了那么多的东西。你来扮苹果、我来扮草莓……,有的弯弯腰扮香蕉,有的戴了高帽子扮甜筒等等,小朋友们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有个别还不熟悉故事内容的孩子就会再回到图书区看看故事内容,看着别的孩子这么投入表演和阅读,也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运用这种多元的游戏形式得到发展。特别是小班幼儿,游戏时候很投入,一般都要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说话,这样幼儿也容易接受。在游戏情境表演过程中,老师也发现有的幼儿对表演材料很茫然,不知道怎么表演,对环境也不怎么感兴趣,这时教师应主动参与到表演中去,担任一个角色,一起与幼儿组织与策划,进行示范表演,用行动和语言指导游戏表演。这种形式是提高参与阅读的兴趣,将读物内容再现巩固,利用故事当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提高学习语言、学会表达及合作的能力,促进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2) 对话式

和孩子读《好饿的毛毛虫》时,我让孩子们观察画面:“毛毛虫躺在哪里?在干什么?”在讲过故事后再提问:“第一天先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让孩子们回想整个故事内容。还应该多采用开放式提问,不固定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想法。如:还有怎么样的东西?让孩子发展孩子的想象,大胆使用词汇。

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多和孩子进行对话,引导孩子自己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孩子讲得是否合理,都要肯定孩子的话,建立一定的自信心。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注意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看,让孩子形成对整个故事人物情节的理解,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持续兴趣。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对话要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主题。

3)反复式

通过了一系列活动的主题教学中,孩子们都已经熟悉故事内容,但他们还是很喜欢倾听、阅读,每到阅读时间,翻阅主题中进行图书的孩子总会很多,当走到户外孩子就会联想到书本的内容时不时发出一声声的惊叹。

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产生出更多学习的动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于小班的幼儿喜欢重复阅读同一本书,一遍遍的倾听。孩子们喜欢他们熟悉所阅读的东西,进入一个想象空间。在每一次的倾听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对内容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能够安静坐下来阅读,能自己主动地一页一页翻看图书,有时还会主动要求老师和他们一起阅读。

 在开展主题中,主张家长要与孩子共读一本书,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还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些书不仅锻炼能力,对小朋友的自信心的培养都有好处。通过与孩子共同读绘本,增进了家长之间的交往和理解,父母不知不觉进入了孩童的世界,与孩子的视界交融,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对女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更深处知晓了女儿的内心世界;通过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尤其增添了我们彼此之间很多的乐趣,分享到了孩子独有的纯真与快乐。

参考文献:

1】 黄娟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4

2】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早期阅读,200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