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文阅读 提升阅读能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徐晓慧

山东省兰陵县第十二小学

摘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有益途径,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把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阅读能力提升

正文


对于语文学习来讲,阅读能力的提升是语文学习得到进步的一个重要表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的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建设,综合性的让小学生改善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能够更好的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过程提供裨益。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以及阅读策略都应当真正的提升到相应的高度上来,让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实现其阅读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的调整和改善教学的方法,让小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引导之下开展阅读学习,这样才能够展现出教学方法对教学实效的引导作用,从而不断的实现以及超越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一、强化语文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原则

(一)自主阅读与他律阅读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坚持自主阅读和他律阅读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自主阅读的优势在于让学生的主动性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过程,他律阅读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开展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效率,并且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阅读方法。要将自主阅读和他律阅读的教学原则贯穿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之中,使得小学语文的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能够在科学的自主阅读和他律阅读的结合之中来进行。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和他律阅读相互结合的方式,有助于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真正的实现突破。

(二)自主思考和共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思考和讨论并重的过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共同讨论相互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结合能够更好的彰显与显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让小学生将所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更深,并且也能够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知识上的乐趣。自主思考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来达到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的,而共同讨论的过程,则是让小学生通过吸收和接纳其他同学对所阅读内容的感悟来形成对所阅读内容的多元化理解的过程。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补充的教学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都得到提升,必须要坚持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补充与相强化的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认为,课内阅读是小学生的基础性的阅读培养过程,而课外阅读则构成了对这一基础的补充和强化的作用。因而,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辨,也要善于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过程性。充分的将两者的优势挖掘出来,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的展开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规律,也是符合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的。

二、强化语文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

   课前导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内涵丰富,在教学时,并不是教师带领学生简单地读一读课文,而是要去挖掘其中的内涵[1]。学生需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思考,通过分析某一篇课文,掌握阅读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最终能够实现学一篇而知一类的目标,这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寄予的厚望。教学时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兴趣十分关键。若学生对这一篇课文充满兴趣,他们就会很想去读,此时,教师提一些问题,学生会积极回应,而他们回应的前提就是思考。因此,课前激趣至关重要。以《穷人》这一课为例,教学前,教师可设置一个讨论话题让课堂氛围变得融洽。如:同学们,在你们看来,什么是穷人呢?此时学生会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会说“没有钱就是穷人吧”,有的会说“可是有的人虽然有钱,但是内心空虚,没有目标,这也是穷人吧,只不过是精神上的穷人”。若学生之间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争论、不同的意见,一定不要试图帮助他们统一意见,因为有争论的课堂,是实现高效性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有争论,他们在后续学习时才会更投入,因为大家都想证明自己的观点,基于此,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就会更深入。除了提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进而激发他们读课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设置悬念等方法来完成激趣的目标,只需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来确定。

    课中导思,促使学生不断思考

    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和学生交流的方式,也是最便捷的,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当提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可以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思维上的启发,让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更加深入[2]。比如在《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读课文,上学生能够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在圈画之后,和同伴以及老师一起理解这些语句。比如“教室里的课桌,破旧的看不出年纪……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让学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评读这一句话。教师可以给一定的指导,但最终探究分析还是学生自己来进行的。之后再让学生简单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让他们可以标上断续,给课文划分层次。最终能成功梳理本篇课文的结构,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概述,我们喜欢玩具,第二部分是2~19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和乐趣。第20~29自然段就是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老师没收了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而他也在偷偷地玩。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加强理解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

    导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课后的练习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如果只依靠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很可能流于形式。而合作是让学生将智慧集合起来,大家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共同分析思考。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合作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课下的巩固练习变得更为方便。虽然教师会对课后的复习巩固多加要求,但是有很多学生常常坚持一段时间就将这一要求抛之脑后,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让他们在课后的练习有更多的形式,更多的选择。比如在《草原》这篇课文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这篇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哪些部分是读完之后,印象深刻的。还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一碧千里这个词语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在读到的时候,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一个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实现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这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相互交流。学习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复述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说一说自己在读完课文之后有什么样的心情。大家在组内相互交流探讨,会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

反思整体回顾复习知识

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课堂反思性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让课堂上的反思来构成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的重要支撑,这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性。例如,在《珍珠鸟》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在让学生们阅读课文之后,首先让学生们对作者如何一步一步地与珍珠鸟建立信任关系进行反思,找出其中的关键点,由此来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这篇课文。课堂反思性的阅读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的找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点,以这些问题点作为分析问题的核心,这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小学生的阅读过程能够有的放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使得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所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与了解。因此,通过较为灵活的课堂反思性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使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充分的展示出其应有的活力和张力,让小学生的反思过程能够贯穿于阅读课堂,这对于小学生总体的阅读学习过程来说都具有持续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系着学生们阅读学习质量和阅读学习水平的提升,而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又是学生一生语文学习的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阅读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科学使用以及阅读学习策略的科学使用,由此来为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真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淑艺.小学语文阅读的几个策略[J].教育观察,20216.

[2]马存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

[3]杨剑梅.完整育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文本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2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