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解析企业管理者素养影响与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丽娜 王森楠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

摘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姿,文化思想贯穿千年连绵不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华商,现代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并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针对现代企业管理效率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供一线人员与研究者应用和讨论。


关键词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影响;策略

正文


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尽管古代典籍与著述中,并没有明确关于“企业管理的定义,但传统文化中却到处蕴含包融着深刻的管理相关的哲学思想,例如:儒家提倡中庸”之道,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等。如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仍然在各领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具备有选择地使用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以取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效果。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定已经陈旧过时的思想,比如,重农抑商,闭门造车这样的过于片面的政策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现代企业高级管理者,应学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中汲取养分尽可能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真正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更具生命力。我国的现代企业,需要西方的管理思想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与之相结合,从而形成更适合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一.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儒家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简单括为以下几方面:孔子主张“和为贵”,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就是和谐统一。北京故宫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从大殿的名称,不难看出我国古代国家管理者对“和”的痴心追求与一心向往,并为之孜孜以求。现代企业管理中,部分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高级管理者,同样重视“和”的思想和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气生财”,中国企业无不秉承这一古老传统。现代企业内部,高级管理者与企业员工要“和”,整个企业才能上下一心,领导者下达的命令才能够更好的执行,精诚所至,整个企业才能高效运行。企业各部门的高管间要“和”,现代企业的管理职能才能顺利执行,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战略目标才能准确,企业的管理者协调合作,同心协力,方能把握住企业在市场中的方向。在企业中,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和”,在同一个团队,一定要讲究精诚合作,和谐共进,和谐而上进的工作氛围,能够点燃员工创造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使团队更快完成既定目标。企业外部,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链的上下游要“和”,唇亡齿寒,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发展与政府要“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的存在首先要合法,另外,企业的发展方向符合政府的鼓励方向,为人民的共同富裕提拱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会获得各级政府优惠政策,如减税、免税、补贴等;企业间竞争也要“和”,竞争中存在合作。儒家思想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众多竞争者公平竞争,良性循环,才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和”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化理念,但是究竟如何达到“和”的境界,孔子提出了“中庸”,便是“和”的方法论。《中庸》开篇就解释了何为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并不是一些人理解的没有主见,委曲求全。“中庸”是一种持续状态,一种不走极端,符合外在情势与内在规律的状态。“中庸”是达到“和”的方法论,用现代哲学的观点来详细解释,“中庸”是对度的把握与灵活运用。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想要达到“和”带来的良好氛围,高级管理者要保持“中庸”的态度和“中庸”的手段。高级管理者要理解“中庸”的内容,要在企业日常管理事务中对企业管理方法、管理职能、管理范围等具备对度的灵活掌控。对现代企业的管理,高级管理者既不能放之任之,也不能事无巨细,对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度的灵活把握,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法”。孟子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孟子曾受业于孔子嫡孙子思。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无论是一个大的国家,还是一个小的团队,其中的领导者必须要从自己修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才能够去影响他人,管理他人。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领导者,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首先自己要有非常明确的管理理念,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拥有管理者必需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影响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在实践中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形成企业核心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明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败。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可谓一脉相承。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必须重视“民本”思想,企业的成功并非只是依靠给员工制定严苛的管理条例,而是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在企业中存在的归属感,企业的管理者体恤员工,在员工遇到困难时给予实质帮助,管理者要把企业变成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既能够使员工如沐春风,也使员工主动地企业的兴衰荣辱作为己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全力以赴。

二.法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韩非子在前人学说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理论。他主张:“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认为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法、术、势”相结合。“法”是指公开颁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法治的刑罚制度。中国是法制社会,“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韩非子在《内储说》提出著名的“六微”之说。韩非子用法家的独特观点指出,在管理过程中会有一些微妙细小的变化,这些变化管理者不易察觉,但是如果任由这些微小的变化进行下去,会对管理产生巨大的威胁。“六微”分别是:(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2)“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3)“托于似类”,这是一种用相关的事情欺骗上级、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私欲的手段;(4)“利害相反”,就是好处和坏处总是同时出现,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所以如果下属受害也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通过这种审查利害就会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到处理事情的关键所在;(5)“参疑内争”,权力斗争不可避免,尤其小心内部斗争;(6)“乱国废置”,竞争对手插手本公司内部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势”是法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此篇中谈到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与“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韩非子认为: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领导者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技巧和计谋即所谓的“阳谋”。同时,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整个企业的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学会去管理员工做事而非强迫,从而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三.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策略

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定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必需行为,凡事必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法家意识中对“术”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下几点:一是因能授官,意思是说要根据下属能力授给下属合适的职位,人尽其用,既不要埋没有能力的人,也不能分配给下属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二是循名责实,这是术的主要思想。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待用员工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情况要互相统一,共同加以验证,必须综合来考察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这就是法家所谓的形名之术。三是叁五之道,这是中国法家考察员工言行的具体方法之一,利用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检查,以达到精准追究责任人过失,综合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借此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如果不分析成功原因,员工就会逐渐对管理者产生傲慢心理,员工工作积极性也会造成一定打击。若从严从重追究过失,员工在心理上就会懈怠工作,做一些不应有的小动作,试图推卸责任。五管理过程中,要防微杜渐。消除管理过程中的细节过失。

首先,在员工激励标准上。合理绩效评价标准,正确适当的激励措施是现代企业最基本的体现准则。作为企业,没有万能的激励方法,企业也不能只采取单一的绩效评价标准,必须根据不同人和不同时期变化,采用适宜的激励方法。而对于现代企业的激励措施,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其实早有体现。《孙子兵法》中分析道:“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儒家孔子提出“施仁政”,强调国家的统治者要像爱护亲属一样对待臣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爱民必须体现在满足臣民的需要上,决策时必须顺应民心,从而形成凝聚力。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是否得民心也至关重要,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管理者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能否事半功倍地管理好整个企业,关键在于是否能得到民心。其次,从赏罚标准看,正如戏曲《失空斩》中孔明所言:“赏罚中公平,切莫要自由”。“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不分人的贵贱,赏罚要严明,这样才能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激励作用,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组织绩效。东汉曹操马踏青苗,自愿“割发代首”;出祁山,马谡失守街亭,诸葛武侯“挥泪斩马谡”。这些历史典故都是执法严明的例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值得借鉴的案例。只有做到恩威并施,才得以“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得心应手地运筹帷幄,使之无敌于天下。这些赏罚标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依然十分有效。再次,从现代企业管理者个人操守分析,“任贤律己”,“身先士卒”都告诫领导者要知人善任,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激励下属。在这方面,《周易》、《孙子兵法》都从不同视角提出对现代企业领导者的期望,认为领导者应反身修行,团结和厚待下属,才能达到“上下同欲”的最佳协调状态,现代企业的发展才能出现最和谐的运转状态。

结语:

对于现代企业全局调控上,相比较西方注重编制预算、问卷调查等,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对员工整体把控,“得人心者,得天下”传统文化凸显,即使制度再好,若失去人心,也会使整体出于崩溃的边缘。因为如得不到员工真心实意的配合,制度再好,也会变得毫无一丝用处。中国传统文化中都非常重视对心理因素的把握,深知人心的向背,是成败关键。现代企业管理中,道之以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人先正己,运用德主刑辅的手段,才能实现心悦诚服导控,以趋向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虽然近代以来,中国的企业一直在学习、模仿、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试图一切流程化、标准化,然而,这毕竟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很多传统的思维和习惯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更多的是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东西。因此,在借鉴、运用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兼顾人性与理性、和谐与原则,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和谐社会企业文化管理分析[J]. 张向前刘佳;黄种杰.经济问题探索》,2007(02)

[2]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 王平.江苏冶金》,2005(03)

[3] 论企业文化管理[J]. 熊光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07)

[4] “入世后的企业文化管理[J]. 李敏剑.理论学习》,2000(07)

[5] 企业文化管理的价值体现及构建路径探析[J].卫雨婷.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3)

[6] 新时代青年增强文化自信的依据、瓶颈与对策[J]. 赵佳佳;陈秀丽.《青年与社会》,2020(27)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J]. 陈文捷.《时代报告》,2018(12)

[8] 党的伟大历史成就与文化自信[J]. 申波.《活力》,2022(16)

[9]浅谈企业文化战略的重要性及关键点[J]. 李江山.《经济师》,2020(02)

[10]企业文化战略定位的探讨[J]. 周洁.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07)

作者简介:  

黄丽娜:许昌陶瓷职业学院,部门:经贸与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企业文化。

王森楠:许昌陶瓷职业学院,部门:经贸与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企业文化。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