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钟欢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池江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邮编:3415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食品安全、饮食习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食育课程作为幼儿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调动幼儿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促进幼儿的全面、长远发展。但是,在当下的食育课程开展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师对食育课程的认识不够全面、食育课程目标忽视幼儿发展需要、食育课程环境创设不合理、食育课程评价功利化等,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优化。本文尝试对幼儿园食育课程展开研究,分析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

正文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饮食习惯、不健康体质问题在幼儿群体中逐渐凸显,严重危害着幼儿身体健康。食育在幼儿生命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够丰富幼儿的营养知识,纠正、减少幼儿的不良饮食问题,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1]。但目前,我国幼儿园食育课程在建设和实施上仍面临较大挑战,教师对食育课程理解不够深入,食育课程形式单一,实际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幼儿园需将食育课程融入日常教育,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家长也要正确认识到食育课程的价值,正确示范、引导幼儿的饮食行为,加强家园合作,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园食育课程概念

幼儿园食育课程是指在“食”的基础上,挖掘幼儿生活、地方特色及周边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将食育课程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改善幼儿情绪,增强幼儿体质,协调幼儿动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

  二、幼儿园食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食育课程的认知不全

  教师对食育课程认知狭隘,对食育的内涵价值认识不清,是阻碍食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原因[2]。现阶段,许多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食育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对食育课程有基础的了解,但对食育课程的深度内涵认知却较为肤浅,不清楚食育的具体含义,将食育简单理解为带领幼儿学习制作食物,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有的教师甚至认为食育课程的实施没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仅关注幼儿的活动操作结果,过分注重幼儿的智力发育,而忽视了幼儿接受食育的过程以及食育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食育课程内容忽视传统文化

  幼儿园食育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食育课程应当坚持顺应自然、融入传统文化的原则,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让幼儿在食育活动中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目前,部分幼儿园在开展食育课程时,普遍存在重西方文化、轻本土文化的现象,盲目追求西式烹饪,如在美食制作活动中,大部分均是蛋挞、曲奇、三明治、热狗等西式餐点,该类食品虽然简单便于操作,但却忽视了对传统饮食和民族文化的融合。高糖、高脂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现已十分常见,容易导致幼儿肥胖、挑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使幼儿对食物认知出现偏差,进而引发健康危机。同时,过于简单的食育过程也无法实现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只需将各种半成品材料放入烤箱或混合在一起即可获得成品,无法体验真正意义上的食育,团队合作能力也无法提升。

  (三)食育课程活动形式单一

  感官是幼儿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形式丰富的活动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但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的形式均较为单一,无法为幼儿带来全面的体验。许多幼儿园在开展食育课程时,主要以厨艺区角为主,教师为幼儿投放各种材料,如厨具、食材等,供幼儿自主游戏[3]。区角活动虽然能够为幼儿参与食育活动提供便利,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幼儿活动局限于室内,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室外操作区和种植区,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时间较少。

  (四)食育课程评价呈现功利化倾向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比较和改进等功能,通过对课程目标、活动实施和课程效果等进行有效评价,能够客观反映课程质量,为教师后续的课程改进提供参考。一方面,课程评价可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加以改进,优化、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课程评价能够帮助幼儿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了解到自己在活动中获取的经验,提高幼儿的自信心。食育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形式,教育功能更加广泛,但目前,许多食育课程评价却呈现出功利化倾向。在评价幼儿时,过分关注幼儿对知识的获取与对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幼儿在食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与情感体验;在评价教师时,重视家长评价,甚至将家长评价作为评价课程质量的全部标准,而忽视了教师在课程目标设计、活动内容实施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五)课程目标与食育环境忽视幼儿内在需要

  幼儿的兴趣与爱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效果。目前,许多教师在设计食育课程目标时,未能从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出发,主要围绕家长对于食育的想法展开教学,所制定的食育课程目标严重忽视了幼儿发展需要。同时,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的创设需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重视幼儿的参与度与幼儿的能力成长[4]。当下,在营造食育环境时,许多幼儿园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食育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幼儿参与。幼儿是学前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任何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围绕幼儿展开,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但是,许多教师在创设食育环境时,出于对美观程度的考虑,总是将自己制作的精美作品展示在食育区域,幼儿在其中参与的机会极少,幼儿工艺品大多被放置在角落。基于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虽存在不足,动手制作的工艺品可能并不美观,但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一味的“掩丑”,这样不仅无法起到教育作用,还会打击幼儿自信心。在该种情况下,食育环境的创设主要以教师意愿为主,与“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悖,幼儿的内在需求得不到重视。另一方面,食育环境的创设不够全面,内容较少。许多教师在布置食育环境时,缺乏整体规划,过分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而忽视了发挥情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例如,有的教师在设置食育环境时,一味追求美观,在墙壁上张贴各种精致却不具有教育意义的图案,整个墙面的布置杂乱,缺乏鲜明的食育主题。

  (六)家园共育理念存在冲突

  家庭是影响幼儿价值观、生活习惯的重要因素,幼儿食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努力。当下,食育课程的普及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大,许多家长对于食育课程并不了解,错误认为食育就是简单的一日三餐,没有必要占用课程时间展开专门的教育,导致家长不配合幼儿园食育工作,家园无法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部分家长未能树立正确的食育观。有的家长存在不吃早饭、不喜欢喝水、喜欢吃高油高脂高糖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食育观,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个别家长对于孩子过度溺爱,抵触幼儿园开展的食育活动,无论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长都纵容和妥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策略

  (一)国家层面

  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园食育课程顶层设计。现阶段,国家针对食育虽然颁布了相应的文件与政策,但大多以食品安全为主,食育课程在其中所占的内容较少,覆盖的对象较为广泛,缺乏专门针对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文件。因此,国家需颁布具有针对性的文件,确保食育政策目标清晰,具有明确的指向作用,同时发挥好监督职能,加强政府、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将食育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 ,为食育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完善幼儿园食育立法。国家层面需加大对食育的维护与支持力度,才能使幼儿食育取得良好成效[5]。因此,国家需明确政府职能,颁布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借鉴他国食育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符合各地区、各年龄段的幼儿食育政策,提高幼儿食育的法治化与规范化。

  (二)幼儿园层面

  (1)创设良好的幼儿食育环境

  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思想与行为。基于习惯养成具有过程性和循序渐进的特点,幼儿园可为幼儿提供具有行为指导的区域和区域游戏,因地制宜,结合本园幼儿实际,打造食育基地。第一,幼儿园可建设种植采摘园,在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生长高度、不同果实大小、不同颜色植物,让幼儿体验播种、除草、浇水、除虫和收获的全过程,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认识不同植物的特征,养成良好的品质。第二,幼儿园可建设食物烹饪区,投放各种厨具、食材和调料等,为幼儿的自主游戏提供支持,增加幼儿对烹饪的兴趣。第三,幼儿园可建设食物探索区,在区域内展示各种食物标本,带领幼儿欣赏相关食育绘本,不断提升幼儿对食物的认知。第四,教师可建设美食品尝基地,通过与本地农家乐进行合作,开展植物、小动物认领活动,组织幼儿品尝基地种植的各种蔬菜和水果,观看厨师烹饪美食的过程,欣赏田园自然风光,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美食烹饪的过程,增强幼儿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认可,帮助幼儿在学习、操作中积累经验。

  (2)制定合理的食育课程目标

  食育课程不仅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健康,还要提高幼儿对“食”的情感认知。因此,幼儿园在制定食育活动目标时,应当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构建起完整、系统的目标体系。幼儿园应当充分考虑到生成性目标的实现状况,并对预期目标进行合理调整,在食育活动结束后,将重点放在幼儿的行为表现和能力提升上,不可一味追求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6]。同时,关注幼儿的情绪价值和体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调整活动目标,确保幼儿能够获取到相关的食物知识,享受美食烹饪的过程,学习到传统美食礼仪文化。

  首先,幼儿园应当借助食育功能,带领幼儿认识不同食物的类型、外观、作用等知识,掌握处理食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操作技能。其次,食育课程要注重对幼儿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加幼儿对健康食品的认可度,学会尊重美食与尊重劳动成果,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最后,美食礼仪是学前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食育课程的一个主要目标便是引导幼儿学习饮食文化,掌握使用餐具的技能,学会自主就餐,遵守餐桌礼仪等,以此传承优秀的中华饮食文化,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3)丰富食育课程活动与评价体系

  一方面,一日生活是幼儿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食育课程的开展需要遵循主题活动的原则,积极尝试和探索各类活动形式,帮助幼儿获取更加全面的的食育知识,提升幼儿的主动性。例如,幼儿园可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点,开展以粮食为主题的食育活动,带领幼儿认识不同的粮食作物,了解粮食具有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确保食育课程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分析幼儿活动行为表现,更加深入了解幼儿兴趣爱好、个体差异,及时发现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加以优化,为今后的食育课程开展提供依据。同时,儿园还可定期请营养科医生到园为幼儿进行体检,记录评估不同幼儿的体质状况,展开针对性干预。

  (4)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

  幼儿园需加强对教师食育知识和食育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对食育课程的支持水平,促进教师自我成长。首先,幼儿园需增加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拓宽教师提高食育水平的途径,确保教师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7]。其次,幼儿园可借助外出培训、研讨会和交流会等契机,提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积极邀请食育方面权威专家到园授课,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转变以往教师传统的食育观念,丰富教师的食育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最后,幼儿园应当注重激励和考核并重,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坚持从幼儿实际出发,结合理论知识与一线教学,增强教师教研能力。

  (三)教师层面

  (1)树立正确的食育观

教师是食育课程的组织者,也是决定食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以及开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需转变传统的认为食育就是“吃”的片面思想,树立正确的食育观,认识到食育课程中蕴含的丰富饮食文化、饮食观念和饮食礼仪在食育中融入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引导幼儿了解食道,帮助幼儿掌握饮食技能,形成健康的饮食品质,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

(2)丰富食育课程专业知识

  基于食育课程的特殊性,其作为专业教育课程开展的时间较短,导致幼儿食育课程在建设与实施中面临着专业食育教师缺口大、现有食育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多数幼儿园的食育教师主要由保健医生和其他教师兼任,缺乏教学经验和相关的食育知识技能。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食育教师,应当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掌握营养食品搭配、中西医理论和食品安全等基础知识,了解各种食物的名称、种类、营养及和人体的关系等,以提高食育课程质量。

  (四)家庭层面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年龄尚小,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家长的食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与态度。因此,家长应当树立良好示范,配合幼儿园工作,展开积极的家庭食育[8]。首先,家长自身需加强对科学喂养知识的学习,将食育观念拓宽到改善、维护亲子关系的高度,定点定时供应三餐,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观念,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其次,家长应当有意识的向幼儿传授营养知识,给予健康饮食指导,让其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及不健康饮食可能带来的危害。最后,家长需发挥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健康饮食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饮食行为。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水平进一步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健康饮食问题,食育作为一门新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对此,国家、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四方需共同合作,国家需完善食育课程顶层设计,幼儿园需加强教师培训,为幼儿创设真实的食育课程环境,丰富食育活动内容,教师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食育课程教学水平,家长需加强学习,丰富营养和健康知识,促进幼儿体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颖,李岑.知信行模式下幼儿园食育实施路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4,26(02):26-30.DOI:10.13970/j.cnki.nbjyxyxb.2024.02.023.

[2]赵芳.在“食育”探究过程中做幸福幼教人[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4):87-88.DOI:10.16586/j.cnki.41-1033/g4.2024.04.046.

[3]王坤.食育润泽,趣玩成长——淮扬美食文化传承下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开展途径[J].知识文库,2024,40(04):168-171.

[4]陆灵敏.依托本土食育课程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J].文科爱好者,2024,(01):210-212.

[5]肖荭.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创设与实施——以“我们的菜地”活动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4,(04):111-113.

[6]毛鸣明,宣以菁.融合信息技术,优化幼儿园“食育课程”[J].江西教育,2024,(03):92-93.

[7]吉昊昱,王艳,徐田.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幼儿园食育研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2024:4.DOI:10.26914/c.cnkihy.2024.003006.

[8]陈琦.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以冬至吃饺子为例[J].成才,2024,(01):70-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