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引导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安妮

(江苏省启东市城南幼儿园,江苏 启东 226200)

摘要

在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如何进行儿童常规培育与发展,会对儿童的一日活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良好生活常规的创建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为其今后的发展以及学习有着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建立良好的常规,逐渐培养幼儿行为,是当前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重点问题。作为幼儿园教师,需要站在幼儿实际发展角度上,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多途径帮助幼儿建立一日生活常规。本文针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如何培养展开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实际工作带来必要帮助。


关键词

引导;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正文


在整个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一日生活安排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师对这个班级里儿童的具体状况有全面认识,后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课程,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持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培养出一个好照顾自己的习惯,同时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进行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常规培养,除日常上课之外,就是一些琐碎凌乱的小事。以这一点为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对孩子进行具体训练,持续指导孩子养成好生活习惯,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一、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原则

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当中,早上入园、一天的教育教学、中午吃饭以及饭后午睡,都包含在一天日常生活中,尽管这些内容较为零散琐碎,但却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所在。将常规培养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需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常抓不懈。习惯形成是一个耗时很久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要对常规培养展开常态化分享,注重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进行培养,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对孩子们展开各种技能的综合训练,唯有将孩子们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得很好,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幼儿培养的核心目标。要认识到,在进行持久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一直保持着一种平和稳定心态,对于不同性格以及年龄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二是突出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幼儿一日常规培养的几个重点

(一)建立良好的一日常规

从日常生活规律、活动规律和游戏规律三方面构建出幼儿一天生活常规的完备运作规则

1.活动常规

在幼儿园组织大型活动的时候,要让孩子们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乐趣,只有他们愿意参与,喜欢参与,才能一定程度上在活动过程中服从师的引导。比如,在幼儿每天进入幼儿园、放学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师就会要求幼儿排队,要有耐心地指导幼儿,让他们遵守队伍的顺序,不能打破队伍队形,并且要记得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要服从队伍的安排等。而且每一次大规模的事件,都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一些规矩和秩序,慢慢的增加这些规矩和秩序在孩子们脑海中的份量。

2.游戏常规

在尊重孩子的爱好与兴趣的同时,也要指导孩子遵守游戏的规则。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将孩子们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并在进行游戏时,利用场地选择、气氛创造等,让孩子们形成对游戏的认知,并逐步加深他们对游戏的理解。

(二)培养常规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

在构建每个步骤的常规时,教师都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进入幼儿园的时间为出发点,让幼儿逐步习惯幼儿园所制定的一日常规惯例。比如,在幼儿初入幼儿园时,他们能够服从教师的大多数指示,并能独立地进行一些简单活动;进入幼儿园一个月之后,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已基本熟悉,能自己做些基本简单事情;在第二个学期里,孩子们要积极服从教师的指示,去完成他们所要完成的相关任务,有条件的孩子还可以和教师一起来安排这些活动的规则,让孩子们井然有序地和其他孩子进行沟通,并进行游戏。由易到难,逐步进行,要适合孩子自己的年龄特点,达到孩子日常训练的要求。

二、有效引导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师是幼儿发展的关键引导者。幼儿园除要培养孩子的基本生存技能外,还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幼儿园要对儿童生命活动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指导,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在对儿童进行管理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套合理且必需的常规制度,并遵守弹性与连贯性原则,从而让儿童形成一个良好的基本生活技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一日生活习惯形成,成为一个值得讨论和重视的问题,以下是具体对策。

(一)入园问候,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孩子们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并且舒适的幼儿园氛围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并且以一个正面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门十分关键的课程。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对幼儿文明礼仪进行培训,让幼儿养成讲文明习惯。此外,在幼儿园时期,对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以及生活常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把握好儿童早上进入幼儿园的机会,与儿童进行互动,使幼儿意识到自己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文明礼貌多么重要。在每天早上,当孩子们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教师要主动向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问好,当孩子们讲话的时候,教师也需耐心聆听,并提出自己看法建议,为幼儿提供良好示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使幼儿能学会与教师见面问好,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与儿童家长的密切配合。比如,在早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父母要教导子女如何讲礼貌,使子女在遇到教师时能主动问好。当孩子害羞不敢先打招呼的时候,父母需对幼儿适当鼓励,让幼儿能积极大方与他人沟通。父母对幼儿日常生活中文明礼仪高效渗透,有助幼儿形成良好问候习惯,学习基本礼仪。

(二)午餐协作,注重自理能力培养

在幼儿园里,午餐是最主要的事情,也是他们自己照料自己的重要方式。由于幼儿年纪较小,他们没有标准化概念,不管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他们经手的东西都是用完之后,就将它们放在一旁,很少会将它们放回原来位置。在家里娇生惯养,缺少独立行动时间,导致一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以自己为中心。为高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在午餐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增强儿童的自我照顾能力。首先,教师要结合孩子的主要特点,对幼儿展开科学指导,且需按照幼儿年龄,为其安排一些任务,例如摆餐具、打扫卫生等,训练孩子的自立及自我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从而在无形中促使孩子们形成了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教师可能会依据儿童的特征和年龄,为幼儿安排各种任务。大班幼儿已有一定动手能力,因此交师可安排他们吃饭中以及吃饭后展开清洁工作;中班幼儿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动手实践能力培训,因此,交师可为幼儿布置餐前摆放餐具、餐后收拾餐具以及清洁餐桌等工作;小班幼儿由于自身动作技能还很薄弱,因此教师可安排幼儿做一些诸如收拾餐具、盘子之类事情。在幼儿吃饭时,主要采取自己吃饭方法。过去有一些小班幼儿,只会用汤匙吃饭,不会用筷子。这种情况下,教师需对幼儿耐心指导,让幼儿学会拿筷子动作,并在不断训练中,让幼儿能熟练运用筷子,提升幼儿自理能力。其次,教师需注意吃饭时对幼儿展开规范以及顺序教育

(三)午睡秩序维护,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格

午休是孩子们在半日学习或者活动结束后得到的一个小小休息时间,教师需抓住这个时机,在孩子午休的过程中,养成午睡习惯以及良好品德。经过一个早上的游戏和学习活动之后,孩子们往往会觉得很累,所以午睡可以为他们下午继续参与学习提供精力。但是因每个幼儿身体素质以及体能都有一定差别,所以有些幼儿在午睡期间并不觉得疲乏,而是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这就会影响到其他幼儿正常睡眠,且他们下午也会犯困。在开始午睡之前,要做好洗手和脱衣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指导幼儿在做这一动作时注意声音不要太大,避免打扰他人睡眠。这就是午睡习惯,对养成幼儿良好品德至关重要。午休时,教师需有序安排幼儿梳洗、脱衣服。在幼儿躺在床上后,经常是激动得睡不着觉。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午睡环境。教师需让幼儿午睡过程中,把灯关上,把窗帘拉开,再放上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孩子很快就能入睡。一些孩子在午休时大声讲话,或者在被窝里跳来跳去,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教师就应对幼儿耐心引导,并让幼儿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在高声呼喊,你还能睡觉吗?会不会感到伤心?如此,幼儿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就会规范自己一言一行。

午休期间,尽管属于人们习惯的生活环节,但在这期间也不乏一些教育机会,教师需对这些机会加以细致指导,让孩子学会怎样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得体,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应该指出,教师在对幼儿教育时,需对自身讲话方法慎重考虑,对幼儿耐心指导,不要对幼儿口头批评。不然,幼儿很难从根源上得到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育和发展。

(四)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对儿童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儿童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儿童提供更多信息。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应将其内容融入生活要素,使儿童在一个亲切、温馨的氛围中嬉戏,得到感情的熏陶。在游戏中,交际与交流是分不开的,在指导孩子们获取了相关交流经验之后,教师还需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的乐趣。比如,跟孩子们一起玩一种玩具,让孩子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从而感受到交往的快乐。

比如,做游戏“小小超市”,教师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当顾客,一个孩子当店员。在确立了不同的角色之后,教师就可以把游戏规则和游戏任务告诉学生。比如,顾客打算买一条裙子,但是发现价钱太高,就可以跟店员沟通,争取用更便宜的价钱买到裙子。孩子们都有跟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的经历,他们对这一情况并不感到奇怪,甚至感到很有兴趣,完全沉浸在其中,学会沟通的技能与方法,从而增强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这对于他们核心素质发展有很大帮助。教师还可以展开“我为父母做点事”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与家长沟通,逐渐扩大活动范围,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帮助孩子提升社交和道德实践能力。这一点再幼儿未来生活以及学习当中都有较大影响,需要教师高度注意。

结束语:

总之,由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还处在发展阶段,身为幼儿师,要认清儿童身体和心理尚未成熟这一根本特征,培养长期观察儿童的好习惯,对儿童的发展有足够认知和了解,在这个基础上,重视逐步引导儿童进行一天日常活动,强调儿童行为习惯的积累,让儿童明白什么是习惯成自然,达到培养儿童良好生活方式,推动儿童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幼儿的一日常规培养,对幼儿在园中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心理变化、生活习惯,抓住细枝末节的变化,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争取完美解决幼儿各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培养[J]. 王明珍,刘春霞,阮小君.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03)

[2]姜平.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国家干预及法律对策研究——以幼儿学前法治教育为例[J].法制博览,2018(34):15-17.

[3]徐亮.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时空观的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1):79-82.

[4]刘玉彩.基于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幼儿一日生活课程的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22(01):244-245.

[5]刘勤.幼儿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222.

[6]王秀鸽,苏磊,杨伟,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途径探讨[J].科技视界,2014(17):153—153,2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