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摘要
关键词
故事教学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路径
正文
引言:小学低年级作为语文学习的开始,其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在逐渐形成与发展。这个阶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理解语言、应用语言的能力。故事这种有情节,有人物,有感情的信息传递形式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大量的语言素材与情感体验,有利于扩大学生们的词汇量,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再者,故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并通过讲、读、议故事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发展。
1.故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故事教学法就是将故事作为教学的核心要素,通过故事情节、人物以及情境的叙述或者展现,引发学生兴趣,想象以及思考,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认知心理学把学习看作是积极自觉的心理过程,故事这种有情节、有人物、有情景的信息传递形式,能更加轻松地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与领悟。通过故事教学能让学生从剧情中感受信息有机整合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积极建构的基础上,故事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场景,推动他们积极参与,以自我建构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理解与同化。学生在参与故事情节建构与演绎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形成自身认知结构。情感教育理论指出。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故事里的情节与人物形象常常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反应,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爱好与投入。故事教学法可以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让学习过程变得更丰富、更深刻。
2.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2.1选择适合年龄和水平的故事,发挥故事的文化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通过精选与学生年龄及语文水平相适应的故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度,促进学生语言及认知发展。新课标提倡的低年级讲故事,要让师生一起配合,以课本提供的文字信息为基础,以图片提示为载体,以多媒体教学音像材料为载体讲解故事。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故事一定要浅显易懂,能够让小学生听得懂,可以通过若干个动作或手势、表情的表演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同时故事又是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可将文化价值观借助故事传达给学生,并对其道德情感以及文化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体会故事的神奇之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文化修养。
例如,在《日月水火》的教学中,学习“日“字,引入“后羿射日”的故事;学习“月“字,引入“播娥奔月“的故事;学习“水”字,引入“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火”字,引入“钻木取火”的故事。
2.2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或者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接受信息、分析问题以及思考解决方案。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深刻体会到故事的情感体验以及人物角色生动形象,加大学生情感投入与参与度,推动学生情感认知与情感表达能力发展,让学生在主动互动气氛下深刻领悟故事内涵,提升语文素养与情感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老师可以收集一些秋的产品,如落叶和玉米,引入课堂故事中的场景,老师把这些秋的产品摆放到桌子上,让学生去观察,去接触,激发学生对秋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然后,老师可讲《小狐狸和秋天的故事》等与秋有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一只小狐狸在秋季的森林中勇敢地探险,偶然碰到了飘落的树叶和成熟的玉米,这些都是秋季的美景。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与情感表达,老师能唤起学生对秋的感情体验与好奇,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讨。接着,老师邀请了几位同学扮演小狐狸、树叶、玉米,并让同学们在教室里进行交流,发表各自的感受与看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与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感情,发展其情感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最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跟故事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秋的情感及体验,并透过绘画,文字或是口头表达来呈现对于秋的认知及情感体验。教师给学生以鼓励与肯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长与进步。
2.3引导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故事讲解结束时,教师可提几个和故事有关的问题来激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发表意见。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个故事里,主角们遭遇到哪些困境呢?你觉得他该如何化解?”或者:“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哪些重要道理或者价值观?”通过这一问题指导,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发表见解。另外,教师也可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同学们能够在群里相互交流、分享想法。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聆听别人的看法,学习尊重与理解别人的想法,还能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教师可建立一定的讨论规则,比如轮流演讲,相互聆听,提问等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思维交流。
2.4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将多媒体资源引入到教学当中,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等,将故事情节与情景生动地呈现出来,刺激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教师可通过投影仪或者电子白板呈现故事内容有关的画面或者视频片段等,使学生对故事情境、人物形象等有一个直观的感知。比如在讲动物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放一些动物真实生活的录像,这样学生就能观察到动物们表现出来的特征,提高了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了解与共鸣。同时教师也可利用音频资源播放故事内容中有关音乐、声效或者配音等,创设情境氛围,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及参与感。比如讲童话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配以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奇幻世界,加大情感的投入与抒发。另外,教师也可借助互联网资源指导学生参与线上故事的创作或者阅读,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与知识广度。学生在与网络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加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其阅读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
3.结论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对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故事教学法,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有趣的语文学习经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教育,2024(05):57-59.
[2]王国亮.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5):70-72.
[3]李靖.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3(09):118-120.
[4]魏芳.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四).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四),20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