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欢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520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已经成为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与综合能力不可忽视的一环。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往往过多地强调技能训练,忽略思维培养,使学生作文内容空泛,个性不强。所以,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语文作文教学实施路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正文


新课程标准之中明确指出,即写作教学中应当将综合考虑不同目的、不同对象,需要具备真挚的情感,从多角度来分析写作内容,并根据表达的中心来选择科学、合理的写作方法。再者,新课标中还指出,学生应当具备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写作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综合分析新课标对语文作文的要求,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传统写作教学方式的反思,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持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作文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现阶段,很多教师仍沿用“命题--说明--仿写”的传统模式,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化需求。这一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造成作文内容雷同个性不鲜明深度不够。与此同时,教师过多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忽略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的指导,使学生作文真实感不强,感染力不强。所以,我们有必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倡导多样化写作方式,让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并展现独特写作风采。

1.2 作文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只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与范文分析,忽视引导学生重视现实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等。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写作中没有真切体会与情感,很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学生作文也常常因缺少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而内容空泛,缺少新意。二者脱节不仅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动机,也会限制学生写作水平。

    1.3 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小学阶段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汉字学习上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很多汉字都没有很好理解,更没有很好应用。伴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虽已接触到写作训练,却因基础知识把握不牢而常常遇到写作任务而望而生畏。此外,小学作文多是关于记叙,刻画人或事物的文章,而同学们在实践中往往会觉得无从入手,甚至是日常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写起来也往往会觉得束手无策。更有甚者,部分同学对作文题目理解有偏差,甚至在写完一篇作文后,内容常常会出现逻辑上的紊乱,极大地影响到写作的整体质量。

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优化路径

2.1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天性活泼、好动,并且外界环境会极大程度上感染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身心特点,创设相对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与表达欲望,继而促进其写作兴趣与层次。有效情境创设既可以使学生对课堂中的作文主题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表达,从而发展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多样化课堂情境来激发学生写作灵感,调动学生创作积极性。

“我的家乡”写作主题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有更深刻地认识与感悟,专门设置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老师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家乡美丽的风光,特色小吃,民俗活动等绚丽多彩的内容展现出来,同时辅以优美的家乡音乐,感染力极强的解说,这些似曾相识的图片、声音顿时在同学们中产生共鸣,纷纷举手激动地形容着对故乡的爱与思。老师借机带领学生把这些诚挚的感情化为文字,使之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摹出内心的故乡。在声情并茂、启发性强的课堂情境下,学生写作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刺激,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也随之产生。

2.2 引入生活元素,展开细致观察

文学本身源于生活,其又高于生活,其特征同样适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再者,小学阶段涉及的种种题材大都与实际生活相关,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融入生活元素,并引导学生对自然界变化人的日常行为社会现象及其他生活点滴细节进行观察,能发展他们的观察力与感悟力。从某种角度进行分析,其既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感知,也是一种内在情感上的感动与刺激。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积极导入生活元素,促使学生细心观察细心感悟,以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获得情感体验。

2.3 讲解写作技巧,深化写作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整体写作能力发展之初,其写作技巧掌握得好坏常常会直接影响作文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教育,如合理的篇章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以及精准的细节描写等等,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写作要求以及把握写作规律。写作技巧的讲解,既能加深写作内容,让作文更多彩,更吸引人,又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与信心,从而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4 尊重学生个体,鼓励张扬个性

写作时,切忌内容单调重复、思维凝固。这需要同学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感受与看法,不能盲从别人。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写作技巧或者材料欠缺,只是由于担心老师、同学的评价,才会选择接受别人的引导去写,最终导致学生渐渐失去个性。作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与专长,让学生在写作中富有独特魅力。作文既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又是对人生的一种提炼与升华。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张开想象的双翼,开展别出心裁的创作,使其作品富有个性与特点。此外,还需突破作文的禁锢,降低命题作文刻板性,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其在作文过程中自由驰骋。这种方法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写作带来的快乐。

2.5 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纵观整个语文学习体系,读是写作之本,通过对各种课文的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学会各种表达方式与写作技巧。与此同时,写作作为阅读的拓展与运用,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能够把在阅读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从而深化语言文字的认识与运用。所以,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材料,学会技能,并通过写作实践来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2.6 组织课外阅读,拓展写作路径

课外阅读是阅读活动的二次延伸,更好接触不同种类和样式的文学作品,并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吸收大量写作养分。这些作品既给学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写作范例又能启发写作灵感、开阔写作思路。同时课外阅读也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带领学生进入书本的天地,体验读书的快乐,以开拓他们写作的天地。

2.7 优化作文修改,提供优化方向

作文指导教学离不开作文的修改。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还不够详细,仅仅是单纯地指出了不足,而没有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方向。这一现状导致很多学生在明知自己作文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并没有明确具体的问题所在,甚至不知该怎样去提高,使其作文水平并没有得到切实提高。

3.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是一个持续开展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思想认识,从点滴作文细节入手,注重作业的评改、优化,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展和学习空间,以使学生从原本的“被动”写作转移到“主动写作”,并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克服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参考文献

[1]叶海丽.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反思与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51.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9.09.131.

[2]谢士洪.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及措施[J].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08):47.

    [3]陈勇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反思及措施[J].课外语文,2018(27):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