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韦汉权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530899

摘要

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爱国主义。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时期,强化爱国精神,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取得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有着十分重要和深刻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加强他们的爱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学科,在课程中渗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但十几岁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如何以标准作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的学情,进行具体的实施,将爱国情怀融入到学生的爱国情怀之中,这是每一位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历史;爱国情怀;策略

正文


前言: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当前初中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并非只是某些过往的事情或使命,而是一个又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的回忆。通过对历史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文化传承和英雄故事的深度发掘,可以激发他们对自己的国家的感情,促进他们对生活的积极的态度和为国家做贡献的理念。所以,初中历史老师肩负着一项重大的使命,那就是怎样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从历史的河流中吸取到爱国主义的营养。本文以人教版八上册第2单元“抗美援朝”为例,阐述了中学历史课堂上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钻研课程标准,发掘爱国主义的材料

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新课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初中历史课堂中。《课程标准》中曾多次提及要发扬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就是从素质层次来引导教育目的的制定。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具有可以用于开展爱国运动的权威资料。例如,在讲“抗美援朝”时,有一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样的歌曲。比如,在教学“抗美援朝”的介绍中,出现了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是一首用来表达爱国之情的歌曲。其中,以《抗美援朝保卫祖国》为题,讲述美国对我们国家的内部事务和侵略我们的边境这一史实,激起了广大同学的爱国主义之心,他们要为之奋斗。第二章以《黄继光》和《邱少云》为例,使同学们能更好地体会到抗美援朝的具体体现和思想内容,这是以爱国为本的。

二、呈现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创造一种爱国主义的气氛

历史进程具有不可逆转性,只有通过现有的历史资料才能对其进行理解。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利用史料,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回“历史的现场”,可以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然,在选取历史材料时,也要考虑到初中生的认识特征,例如,在数字化社会长大的他们,对图片和视频信息的处理更感兴趣,而对海量的文本信息则不太擅长。所以,在初中的历史课上,要有丰富的材料,而不能用太多的文字来代替。

在讲授“抗美援朝”课程时,作者选择了《1950年朝鲜半岛局势图》、图表史料《中美双方1950年经济和军事技术条件对比表》、文字史料《黄继光家书》、实物史料《上甘岭阵地上的“一铲土”(藏于国家博物馆)》以及《极限战争》等各种历史资料,并选择了相关史料进行授课。透过多种类型的资料解释,使同学能分辨出各种资料,并提取出有关资料,从而达到“实证性”的核心能力。另外,在导言、高潮和结尾,我还向大家展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历史主题,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和《英雄战歌》。在历史和实际中做出正确的抉择。歌声的吸引力、内聚力、表达能力,既鼓舞了当时的国民将士们为保卫祖国而战的坚韧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也使这首歌在教室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气氛,它可以促进他们对历史的深刻了解,从而使他们对“爱国主义”的感情更加深刻,从而达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的效果。

三、彰显英雄本色,为人民做好表率

“历史是活生生的人的历史,看不到人,如何理解人的所思所想”,因此,“人”在历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初中八年级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年龄,这个时候的德育工作要突出“立志为先”的特点。尽管他们在青少年时期不喜欢讲道理,但他们还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有着简单的爱与恨的感情。教科书上对抗美援朝的高度总结,让他们很难理解,而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故事,则更能打动他们的灵魂。比如,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同学们在诵读黄继光的书信时,从英勇的宣誓中体会到了革命英雄主义。如果老师能在适当的时候,让同学们去探究自己用身体去挡子弹的英勇事迹的理由和价值,从而对他们形成一种无形的价值观。

四、从史实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一节好的历史课程,必须要有经典案例,而且要有具体的事例。”原因在于,“细节能让死去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

特别是在语文四年级学习了黄继光的英勇故事,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学习了“维护国家利益,为人民服务”,以及抗美援朝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让我们了解到,英雄们是怎样用自己的行为来实现“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这种客观的国情,注定了我们在历史的教育中,更要注意从历史的具体的角度出发,然后进入到一个宏大的、特定的历史空间之中,通过一些小的细节,去了解他们的主人公,去体会他们当时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引起他们的感情上的共振,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的壮举,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热爱。

比如,在教授“抗美援朝”时,我把教科书里的《邱少云》画拿出来,然后用镜头捕捉邱少云双手深深陷入土壤的画面,让他们认真地看着这幅画,想一想,当邱少云的尸体被发现时,他的尸体已经被大火烧焦,他的身体扭曲成一团,已经看不清他的脸,他的双手怎么还能保持完整?当他们得到了正确的回答之后,他们就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说了出来:一开始,三兵团的评定委员会,以邱少云一枪未发,一枪未毙的理由,给了邱少云一个三等功。彭德怀看了报告,心情激荡,奋笔疾书:“请求特等功授予邱少云!彭德怀:我能问一下,邱少云受到了怎样的表彰?通过不断地探索,学生们得到的结论是,他们能够抓住现象表面的细节,探寻英雄行动的深层缘由,理解其精神价值,让学生在无意识之中,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五、设置层层递进的提问,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反思

初中八年级组在综合运用和深入思维等方面仍需加强。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针对某些抽象的概念,应采用分解式、递进式的提问方式取代一般性的问题,并通过分层的提问,为学生构建思考的“支架”。

比如,《抗美援朝》这一内容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如果仅仅是把教科书上所说的解释简单地勾画出来,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将变得很肤浅。我还会问一些问题:英雄的名称不同,他们的故事也不同,但是他们的信仰是一致的,他们究竟抱着什么样的信仰?然后是《上甘岭》,当志愿者们在地道里唱起那首歌时,他们没有多余的话,就能感觉到,这些士兵之所以愿意牺牲自己,是为了他们热爱的国家,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崇高的爱国主义。可以看出,只有通过提问、主动思维、自主领悟,才能使爱国情怀“入脑”、“入心”。

六、营造感情的碰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的感受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营造与激发学生的情绪冲突,加深学生的感情体验。比如,在教学“抗美援朝”一节的时候,我首先展示了《上甘岭战役中美军阵地的炮弹壳》和《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积蓄坑道岩壁的渗水》这两幅画,使同学们有了一种既要在地下求生,又要在敌军的炮火下求生的感觉,既压抑又紧张,又让人揪心。接下来,我马上为所有人播放了一段《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围坐一起听手风琴演奏》,同学们被照片里的士兵们的笑容所影响,心情顿时放松下来。在这样的矛盾中,老师可以适当地提问:学生从志愿者身上感觉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这位同学回答说:“乐观”。老师继续提问:您觉得他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困难时仍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的基本因素是什么?同学回答说:「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可以保护自己的家庭,保护自己的国家。让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还有一位同学说:「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家园,他们一定会打赢的。」由老师营造的感情矛盾,可以让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爱国主义经验。

七、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爱国主义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设置具有思考内涵的问题,而且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各阶段的学生,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特别是要给予学习困难学生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使他们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比如,在教学中,在对抗美援朝胜利进行剖析的时候,我就安排了"看看这架飞机的名字,并猜测它是从哪里来的。展示了“青海佛教”、“棉农号”、“油工号”、“湘湘剧团”、““儿童号””、“青海佛教”等字样。此项作业非常容易,只要有一架飞行器的名字,班上的差生就会被带动,踊跃地举起手来参加。这样的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班级的氛围变得生动起来,还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全国人民对前方的主动援助的史实,用一个小小的角度来诠释大的历史,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保卫祖国的热情与坚定。又例如,在对抗美援朝这一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解之后,教师与同学们共同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使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初中历史教室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做为一名历史老师,要对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持续的研究,使爱国主义情感在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徐赐成,赵亚夫,张汉林.初中历史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6.

[2]叶小兵.细节的重要[J].历史教学,2005(9):56.(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610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