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瑾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小学 810000

摘要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富有创新和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以目前小学学生的学习状况,本研究以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在具体实施上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严格执行情境教学法的步骤和技巧。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学习效果显著改善,特别是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两方面有明显提升,测试成绩也有显著的提高。这显示情境教学法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教师们的借鉴与实践。本研究结果有望进一步推动小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效果提升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翻新,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是否真的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呢?本文借助实际的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和研究了运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供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步骤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载体,以综合施教为方式的教学模式[1]。它的基本理念在于构建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环境,通过主题式、项目式、程序式等方式的现实模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知识的掌握。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体现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两方面[2]。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人的记忆分为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其中,情境记忆与具体的情境紧密相关,易于长期存储和回忆。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结构主义教学法”,主张将学生置于一种情境之中,由浅入深,由便到难,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亲身体验,达到真正的“学会学”的目的。

实施情境教学法,需要遵循以下步骤和技巧[3]。教师要进行深入的教学内容分析,确定教学主题,为情境创设提供理论支撑。教师需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中实际使用所学知识。情境需有序引导学生进入,教师不能干预过多,需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需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实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变换情境、分子策略、调动所有感官等技巧,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情境教学法是一个生动、实际、互动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它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2、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影响

2.1 以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倡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和活用语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情境,如剧情模拟、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实践语言交往,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课本图片、实物等资源,创设语言环境,提供语言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语言实践,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2.2 以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实践研究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化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在具体实施方面,教师可以以案例分析、项目研究、问题解决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语言实践。以四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一课为例,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秋季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的意境。课堂上,教师利用生动的图片、音乐和视频,将学生带入一个金黄的秋天,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秋雨的温柔与清凉在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倾听秋雨的声音,想象秋雨中的故事。学生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对秋雨的感受和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中的重要作用。

情境教学法中的合作学习及其反馈机制,也能帮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形成高效的学习模式,不断提升语文学习的成效。教师在情境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帮助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有效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3.1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通过模拟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语文阅读,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情境教学法可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阅读理解的核心是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人物性格,情境教学法可以创造一个生动的虚拟环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对话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3.2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写作表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一直是难以掌握的一项技能,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文章情境,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故事的创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转化为文字,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和写作表达教学中的应用,无疑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种教学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4、以情境教学法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4.1 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中的角色和任务

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过程中,需明确自身角色和任务。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和引领者,通过创建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教师也需做好学习主体的转变,由自身讲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的路徑。再者,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在情境中的反应和表现,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应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全面评估。

情境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一定要求。教师应具备深厚的语文学科素养,能够灵活设计和运用各种情境,在情境激发中,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素材。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识,能够理解和熟悉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性和需求,以便于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符合的教学情境。

4.2 以情境教学法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法

面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到一些难题。如教师的角色转变压力、学生主动性不足、校园环境不支持、课程资源缺乏等。应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解决方法。

一是教师需不断更新认识,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改造学校环境,及时筹集和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拓宽教学活动的空间。三是与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打造支持情境教学的校园文化和家庭环境。四是调整教学计划,以教学活动为主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保证情境教学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经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本研究证实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等核心能力,学生的测试成绩也得到了有效提高。然而,如何将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有效教学法结合使用,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后续研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为未来孩子们的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期望这一研究成果能进一步推动小学教学方法创新,激发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永婷.情境教学法优化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29).

[2]毕世梅.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读与写,2019,16(32).

[3]柳海林.巧用情境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赤子,2019,(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