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亚丽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710000

摘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从本质上就是让学生们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维。数学教学注重逻辑与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们思维发展的规律,让学生们从数学中体验到严谨缜密,在深度理解和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内涵与意义的前提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正文


前言:

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不仅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六大要素之一,更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质。为此,逻辑推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数学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学生们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新课程背景下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知识学习与思维训练两者之间虽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知识学习与思维训练必然是同步实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每一位学习者在掌握知识概念和相关内容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学生们在接触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探究数学概念时,离不开判断与推理。而这一过程也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参与。倘若没有逻辑思维的产生,那么学生根本无法实现将数学知识,数学概念进行内化。因此,教师必须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彻在教学的始终,渗透于教学的每一环节,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知识接受能力和数学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进数学学科教育改革的步伐,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具有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策略

1、夯实基础知识学习,引导主动思考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教学极为重要。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们逻辑推理训练的基础。逻辑推理能力以深刻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为前提。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夯实学生们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

比如,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中,涉及到了命题的推理。为了让学生们能清晰的梳理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们对充分条件以及重要条件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增强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们对“充分”和“必要”两词进行理解。在用充分一词进行造句时最常用到的便是充分的证据,必要是必须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此一来,通过必要的解释,学生们就能够对命题条件有最基本的认知。在接下来的解决问题以及概念推一理之中,思维将不会受到阻碍。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必须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们进行推理,进行逻辑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夯实学生们的逻辑推理素养,让他们在解决问题、应用知识时不再受到阻碍。

2、重视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思考问题,还能够在情境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助推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为此,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们逻辑推理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以教学“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经历,设计纸张厚度与纸张面积的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我们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将纸张对折 1 次,对折 2 次,3 次……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这个游戏情境源自于学生的亲身经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适时追问:“纸张的厚度与对折次数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呢?纸张面积与对折次数又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呢?”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得到的函数关系式,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关系式的特点,归纳指数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动手操作,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3、注重实施问题驱动教学

问题是思维的先导,是师生互动的桥梁。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设计教学问题,以多样化、开放性、具有层次性的教学问题驱动学生们展开思考、讨论、探究与推理。在探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安排了实践操作的环节:首先,每人将一块三角形纸片ABC沿折痕AD折起,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观察折痕 AD与桌面的位置关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折痕会有很多种形式,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折痕AD与桌面一定垂直吗?”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不难得到结论 . 教师再提出问题:“当折痕 AD满足什么条件时,AD与桌面垂直呢?”通过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猜想,即当ADBDADCD 时,折痕AD与桌面垂直,进而层层递进进行逻辑推理,得到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样的课堂层层递进,引发学生不断思考,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发展逻辑推理的能力,这样的“动态” 课堂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逻辑推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让学生们从题干中迅速找到推理突破口,并通过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更好的提升解题的正确率。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积极寻找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并且加以实践,最终确保学生们逻辑推理能力提升,让其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周汉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教学诊断[J].数学教学研究,20181):2-4.

[3]王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院报,201632):39-40.

[4]蒋红.核心素养下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J].数学撺索,2017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