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街接中生成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燕红

徐州开发区蟠桃花园中心幼儿园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摘要

新形势下,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早期阶段的期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也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发展方向的走向。本文在明确生成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对有效衔接中生成活动的研究,从创新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理念、建立幼小衔接生成活动体系以及开展多样化幼小衔接生成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幼小衔接活动开展的对策,旨在促进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小衔接;生成活动;教育理念

正文


引言

幼小街接,即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使孩子们能够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小街接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传统的幼小街接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导致许多孩子在面临小学生活时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活动创新实践在幼小街接中的应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适应小学生活。同时,活动创新实践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生成活动概述

1.1生成活动的概念

生成活动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通常涉及创造、产生或形成某种新的内容、体验或成果的过程。在不同的领域和背景下,生成活动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成活动通常与创造性活动紧密相关。它可能涉及艺术创作、文学创作、科技发明等领域,通过创新思维和独特构思,产生出前所未有的作品或成果。生成活动强调过程的动态性和生成性。这意味着活动本身不是一个固定的模板或流程,而是根据参与者的需求、情境的变化等因素,不断调整和生成新的内容或方向[1]

 

1.2加强幼小街接中生成活动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生成活动创新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通过创新的生成活动,可以模拟小学的学习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减少他们进入小学后的不适应感。

其次,生成活动创新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时期。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生成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活动也提供了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此外,生成活动创新还有助于加强家园合作,共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家长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伙伴,他们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通过创新的生成活动,可以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最后,生成活动创新也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幼小衔接阶段,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生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式,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这些创新实践也可以为其他教育阶段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2]

2.加强幼小街接中生成活动实践创新的对策

2.1创新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理念

创新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理念的对策主要围绕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实施多元化教育方式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展开。在具体的生成活动中,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通过实践体验来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注重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实施多元化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来实现。理设置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制定详细的幼小衔接教育计划,确保学生在过渡期内能够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关注学生在过渡期的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新的挑战[3]

2.2.建立幼小衔接生成活动体系

幼儿教育从业者需要持续不断地完善教学活动体系,并积极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以促进幼小衔接有效进行。(1)建立幼小衔接政策和规划。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措施和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幼小衔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3)优化课程设置。幼儿园和小学应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孩子在过渡期间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4)加强家校合作。幼儿园和小学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5)建立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幼小衔接的评价体系,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幼小衔接工作。(6)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幼小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信息互通,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4]

2.3开展多样化幼小衔接生成活动

展多样化幼小衔接生成活动的对策,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第一,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深入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从而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幼小衔接生成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活动方案,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5]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结合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认识小学小学的一天等,通过角色扮演、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开展游戏化学习,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生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第三,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强调实践体验,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活动,感受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加强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第四,注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在活动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新的挑战。针对可能出现的焦虑、不安等情绪问题,设计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幼儿缓解压力、调整心态[6]

3.总结

总之,幼儿阶段的教育活动应当通过根据幼儿当前身心发育特点进行调整和设计,旨在顺利引导幼儿过渡至小学阶段,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高质量优质衔接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幼儿园教师应积极探索幼小衔接教学模式和技巧,采用有效方法策略进行幼小衔接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引入创新元素提升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实现幼小衔接的有效转变。

参考文献:

[1] 盛晓颖.浅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在幼小衔接中合作能力策略实践[J].读天下(综合), 2021, 000(002):P.1-1.

[2] 杨树青,杨树燕.优化幼小衔接教育,提升幼儿科学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2(1):17-18.

[3] 马丹.幼小衔接视角下班级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山西教育(幼教), 2023(9):60-61.

[4] 盛晓颖.浅析幼小衔接在课程活动中实践策略[J].中外交流, 2021, 028(001):392.

[5] 韦艳.心灵手巧 无缝衔接--对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的思考[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3(29):90-92.

[6] 张洪恩.多点切入,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J].第二课堂(D), 2023(3):95-95.

 

作者简介:赵燕红 1984.11  河南省洛阳市 蒙古族 本科 幼儿园二级 徐州开发区蟠桃花园中心幼儿园 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