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玲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南寨小学 723101

摘要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小学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然后指出了当前小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文明礼仪教育方法不科学等,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对提升小学生文明礼仪水平有所裨益。


关键词

小学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教育方法

正文


一、引言

中国,历来被誉为礼仪之邦,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明礼仪传统[1]。古人曾言:“人若无礼,则难以立身;事若无礼,则难以成功;国若无礼,则难以安宁。”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国家间的交往也愈发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真诚、得体且充满魅力的交往礼仪,已然成为扩大交流、深化友谊、加强合作、推动发展的重要桥梁与纽带。礼仪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鉴于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将在未来的建设中逐渐成长为主力军,因此,必须从小抓起,深入开展礼仪教育,培养他们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通过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比如,教育他们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学会待人接物、排队购物、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等基本礼仪。这些习惯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校中更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沟通,还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受欢迎的人。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诚实守信、友善待人、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校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人。同时,提升道德品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使他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个懂得文明礼仪的人,必然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还懂得了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2]。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更加明白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三、当前小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一些学校和教师过分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3]。这导致文明礼仪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设置不够系统、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课时和教学资源。这种片面追求分数的做法,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在文明礼仪方面却存在明显的缺失。同时,一些教师和家长也存在对文明礼仪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文明礼仪教育方法不科学

目前,一些学校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针对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此外,一些教师缺乏文明礼仪教育的专业素养,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些礼仪规范,而没有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这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并内化这些规范。

(三)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质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缺乏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一些家长自身就缺乏文明礼仪意识,难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忽视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一些家长过于追求孩子的学业成绩或者只是简单地要求孩子遵守一些表面的礼仪规范,而没有深入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这种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得一些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文明礼仪教育难以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延伸。

四、在小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培训

首先,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应共同提高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文明礼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学校应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同时,加强师资培训也是关键学校应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让教师深入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和价值,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实效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文明礼仪知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以此提高教育的直观性和实效性。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成为孩子文明礼仪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孩子的重任,明确教育目标。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孩子在家中遵守家庭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提供教育方法和建议,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营造文明氛围,发挥榜样作用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同时,教师和家长应成为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遵守文明礼仪规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孩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等活动,树立榜样,激励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

(五)建立评价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定期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进行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同时,还可以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促进他们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持续发展。

五、总结

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重视程度、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家校合作、营造文明氛围以及建立评价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为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於敏.小学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22.

[2]李玉磊.农村小学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J].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 003(004):P.195-195.

[3]贾玲."以小见大"开展小学文明礼仪教育[J].好家长, 2019(30):1.

 

作者简介:张玲 19731023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  本科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培养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方面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