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徐发霞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实验学校,733299

摘要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以数学学科为例,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在学生的数学审题、解题、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等多个领域均呈现出显著的强化优势。文章简述了数学核心素养,并基于对培养小学低年级审题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从阅读、看图、关键问题、思维陷阱、动手实作五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审题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小学;审题能力

正文

本文是武威市教育科学规划的2021年度一般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WW【2021】GH022

引言: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阶段,且以题目考核为主要的判断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其中审题则是解答出数学问题的关键内容。若题目未能弄清,则即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解题技巧,同样会因为无法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信息,而影响到最终答案的正确率。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更需要强调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前提下,助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形成审题能力的重要意义。为此,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应用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和品质,此类能力和品质共同构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基础,其不仅涵盖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样涉及了学生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点内容[2]。数学抽象是从实际问题和现象中提炼出数学概念和关系的能力。学生需要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逻辑推理能力则包括归纳、类比和演绎等推理形式,是学生进行数学证明、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数学建模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具备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和数学化的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算术运算,还包括代数运算、函数运算等更高级别的运算能力。尤其是作为小学生,更需要熟练掌握此类运算技能,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数据分析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收集、整理以及分析数据,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对学生理解和应用统计与概率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审题能力的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其在日常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期间所碰到的数学题目类型、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其中有部分题目的解题流程颇为相似,但实际上对于问题重点的描述却有着细微差别,这也是部分学生在审题期间受到误导的主要原因,导致学生整体的解题效率以及最终结果的正确性受到了教导影响[3]。为将学生基础数学能力予以提升,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强化目标,就需要教师基于题目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具体情况予以判断。但同样需要注意到的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发育未能完全成熟,使得其对于部分题目的内容理解性较差,很容易出现审题与解题的失误[4]。为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性的选择采取促进学生审题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相应措施,助力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的细致审题意识。此外,学生在这一期间,无论是自身逻辑思维还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均会获得显著提升,是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

三、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审题能力的策略

(一)仔细阅读

    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学生对于日常学习的态度反映,而想要真正将学生审题能力予以提升,关键在于确保其能够掌握科学合理的审题方式。从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看到题目后,只顾着争抢解题时间,简单读题后即进入解答步骤。但多数学生却会由于审题不仔细而出现审题不当的情况,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尤为常见,漏审、错审的情况频频产生,进而导致学生的题目理解出现较多偏差,最终影响了答案准确率[5]。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信将造成严重影响,其也是降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为此,作为数学教师需要联系小学生性格特点,针对性开展审题能力的培养工作,明确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做好教学引导工作,确保每个学生均能够以细心认真的态度,在拿到题目的第一时间仔细阅读数学题目,对题目中出现的每一个数学符号进行阅读与分析,摆脱以往只注重题目中汉字内容的思维定式。同时,教师也应提供给学生审题的足够时间,制定合理的解题时间方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认真看图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够打下知识的数学基础。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审题能力的形成重要性毋庸置疑,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均有着极大影响,需要学生基于良好审题能力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全面掌握。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审题习惯极为关键,要求教师联系日常生活针对性培养学生审题能力[6]。同时需要考虑到的是,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为此在部分数学问题中会以图形作为提问的方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针对设定问题开展图形审查分析的强化引导条件,确保学生在拿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全面观察出现的数学图形,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审题,包括文字 、符号等,以保证图形分析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最为关键的是,部分图形中隐藏了较多的问题关键信息,而想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查找与总结能力,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此类以图形为主的数学问题进行练习,以促使学生形成对关键信息与隐藏条件进行及时捕捉的良好思维,为学生审题能力的形成与数学知识认知能力的强化提供支持。

(三)关键问题挖掘

    想要将对数学题目的审题能力予以整体提升,关键在于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对于学生来说,则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反思以及知识巩固。作为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重要前提,审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低年级时就需要教师开展对学生的针对性审题能力训练,确保学生可通过训练形成良好审题习惯,并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奠定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的形成基础。教学期间,则应由教师进行对学生的针对性题目审读引导,从而保证对题目中蕴含关键信息与问题的定位及时性[7]。无论题目多长,其中蕴含关键信息的内容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或词句,核心在于明确关键字词的基本含义,以实现对题目整体意思的全面解读。审题期间,教师应推行“三读”的审题形式,实现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化培养目标。该种方式的核心在于保证将题目读懂、读透以及读准,基于此种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即可达到提高审题能力的根本教学目的[8]。此外,此种常规训练长期进行后,学生在拿到题目后自然会基于所形成的审读习惯分析题目,这一点与脑海中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密切相关,属于正向条件反射的一种,促使学生真正形成对题目中蕴含关键信息与能力的全面挖掘习惯与能力,其也是促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手段。不仅如此,该种方式同样属于一类特殊的数学知识学习技巧,为学生在后续数学知识学习期间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持,从而强化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效果。

(四)捕捉思维陷阱

    低年级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出现解答错误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此种情况多出现在简单数学题目中,而难度较高的数学问题却能够保证正确率。针对此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对于相对较为简单的问题往往存在着过度忽视的现象,仅仅简单扫一眼就认为自己已经完全理解了题目的含义,进而开始按照理解的思路进行答题。但实际上思路却与题目中的含义完全不同,这也是出题者考验学生审题是否仔细的一种思维陷阱。之所以难度较大的题目会降低错误率,关键在于问题的复杂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常见特征,学生通常会以认真的态度进行审题,这就使得开展审题训练的教学工作极为关键。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育并不完善,为此需要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以保证数学知识学习的顺畅性[9]。小学是打下扎实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审题则是关键的数学知识学习环节,为此教师需要强调认真审读数学题目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基础的学生能力训练类型,在形成良好审题习惯后,其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同样有着极大的作用。针对常见的题目思维陷阱,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思维陷阱进行分辨,掌握关键的审题技巧,摆脱思维定式,以认真阅读题目为前提作为定位思维陷阱的核心方法,以保证审题的全面性与正确性。

(五)动手实做感知

    较为活泼与好动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但并不意味着此种天性是影响数学知识学习效果的因素,而是可通过充分利用这一性格优势,将其纳入数学题目审题训练过程中。若能够应用得当,将化学生的被动学习态度为主动审题意识,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助力,强化学生从审题到做题的各个环节。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强调动手实做的重要意义,相较理论,学生对于实际操作的环节更感兴趣,同时契合学生好动天性,可感受较多乐趣。再加上小学实际上已经是启蒙后期,因此学生对于实做的过程有着天然的兴趣,可将激活其实操主动性,也是有效弥补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缺陷的关键手段。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审题能力训练,以动手实做以感知审题乐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例如几何图形的题目,可帮助学生共同制作几何图形,带领其亲自动手测量边长、周长等,让学生对原本抽象的数学题目有更为深入地了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多数涉及图形的题目存在着隐藏条件,学生在以往仅通过理论解析往往无法定位关键信息,可在实做的帮助下对关键信息有更为全面的认知,以及时寻找问题的解答思路。

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大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强调审题能力培养与形成的重要意义,强化日常的教学引导。应注意的是,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与技巧积累,配合动手实操等方式,即可促使学生形成主动的细致审题意识,为后续高质量、高效率学习数学知识并夯实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少鸿.浅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5):134-136.

[2]程晨.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思考[J].智力,2022,(25):64-67.

[3]顾益谦.学会审题收获习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与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07):1-3.

[4]陈春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例谈[J].新智慧,2022,(16):101-102.

[5]陈拴明.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4):107-109.

[6]吴火清.试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3):150-152.

[7]韩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05):127-129.

[8]徐明磊.从引导观察到自主审题——自然生长理念下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02):71-73.

[9]张成军.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的应对策略[J].新课程,2021,(51):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