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时间下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指导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弹性时间;幼儿园;自我管理
正文
引言:在幼儿的许多基础能力中,自主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其进行培养是一个必要的教育培养目标。所以,老师们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儿童进行有计划地指导,让幼儿能够做自己想要的事情,让他们的动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会慢慢地培养出自己想要去尝试的愿望,让其能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养成最初的自我照顾和良好的基本习惯。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幼儿弹性时间下的自理能力。
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1.家庭教育的“知识化”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都在盲目地追求知识化,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幼儿从小就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读书、背诗、做练习。有些幼儿园还在教三年级应该学习的字。孩子们感觉到了自己无法完成的学习,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失败和压力,导致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厌倦了。中国教科院副院长、华东师大叶澜表示,过早地介入知识性教学,有可能造成幼儿智力偏瘫。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幼儿都是一个人,所以,家长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培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对于儿童的自主服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是敷衍了事,以为儿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学会。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经常表现为:没有给幼儿足够的锻炼机会;幼儿缺乏耐性,自尊容易受到挫折;缺乏同伴之间的影响;没有激发幼儿内在的自主性。
2.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幼儿早期教育的“功利化”,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国的教育观念日益向“知识型”教育发展。在实践中,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孩子学会了什么,常常将发展儿童的知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而将儿童的自主管理任务交给父母来完成。但是,幼儿自主管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足够的关注。
二、弹性时间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策略
1.强调幼儿主体性,提升幼儿在弹性时间自我管理意识
幼儿之所以不善于自我管理,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足够的自主能力,他们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照料,而在幼儿园里受到老师的照料。加强儿童的自理能力,重点在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意识。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剖析,运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儿童的自主管理意识,让其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首先,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独立性对于生活的重要性,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的第一职责。对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突出自己的管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因素,在活动中,弹性时间幼儿自己说了算。先吃完饭的幼儿想玩魔尺还是想看书,只要在不打扰他人的基础上,幼儿自己说了算。其次,可以利用集体教学或者晨谈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弹性时间的?你的弹性时间都做了哪些事情?还可以干什么?通过交流讨论从而加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让其的独立性得到提高。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老师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活动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征,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第二,在开展活动时,要根据教师的教育目的与儿童的发展需要,确定其具体的方式与内容。第三,老师要了解儿童的专注时间比较短,而且他们的兴趣来得很快,走得也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及时地对活动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最后,在以培养独立能力的目的为中心的儿童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儿童自己的管理方式,许多儿童都不善于用比较强烈的自我控制模式来生存,因此,幼儿园老师可以指导孩子们自己设定提高自己的能力的目的,把这些目标细化,并用一些在生活中的小事情来实现,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律意识和独立性,也能够让孩子们学习一些基本的规划,从而实现孩子们的自我管理的教育目的。比如,在以“自己穿衣”为目的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穿衣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会把自己的服装颠倒过来,甚至把自己的穿着弄错。吃完晚饭到离园的这段弹性时间,会自己穿外套的幼儿就可以帮助不会穿外套的幼儿,老师也可以通过这段时间个别指导先吃早饭的幼儿,通过“师幼互助”“幼幼互助”将离园前被动的等待时间,转化为幼儿提升自我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间,进而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幼儿园的课堂经营过程中,把学生的独立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对象,强化儿童的自我控制意识,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升幼儿管理弹性时间的自主能力[1]。
2.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
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然而,许多父母在自觉地想要对孩子进行自主管理时,却缺少适当的方式。实际上,父母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来训练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一是挑选合适的图画书,让孩子们一起做亲子阅读。根据儿童的心理认知与表现特征,图画书是幼儿了解外界、感受内在情绪的最佳途径,幼儿在读图画书时往往可以把书本里主角自己的行为态度结合起来,逐步地把自己的情绪解放出来,最后把所学到的知识和调整方法等应用到现实中去。第二,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中的个体,人们必然要与他人交往,适应人际环境,这就是个体自主管理才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对学龄前幼儿来说,他们的社交活动以同龄人为主,他们在经历了与同龄人的接触后,经历了各种矛盾,但也为他们学习化解矛盾创造了条件。其次,同龄人的出现为儿童学会社交规范以及向模范人物进行社交活动创造了条件。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提供交际的机会,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社交活动中去[2]。
3.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融入一日生活中
幼儿应该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吃饭,脱鞋,穿衣服,上厕所,洗手,喝水,取毛巾,挂毛巾,整理玩具,叠被子,值日,整理服装,用品摆放等,看似容易,但是要想做好,却要有合适的指导,有明确的方式,有长久的训练。孩子们的一天从早上检查开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向教师打招呼,早上的时候,幼儿可以自己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自己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小值日生在用餐之前负责分餐,用餐后将碗筷分类放置。睡觉的时候,孩子要自己做好穿脱鞋子,穿好衣服,把衣服放好,然后轻轻地上、下,叠好被子,安静地等待。在专注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应该将物品放在有序的位置上,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认知,将文具和书籍进行分类,并且能够将书籍进行整理,并且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能够学会倾听,能够思考,能够交流,能够合作,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主题墙,生活区,游戏区,活动室等布置进行引导,例如:在盥洗区张贴洗手步骤图,生活区布置“今日有没有饮水?”的提示语,走路的小脚丫图案,进入活动区域的小规则等等,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指示来完成的,在有序、由自主的活动中,充分使幼儿拥有对自己活动的掌控感及必要的调整,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儿童一天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将自我保护的培养与玩耍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耍中逐步养成自理能力[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弹性时间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这要求老师和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地关注和指导,让幼儿有自己的事情去做,并逐步自己规划和调整对时间的安排,让幼儿真正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和“自主小达人”。
参考文献:
[1] 侍艳秋.借助生活活动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 2023(12):98-100.
[2] 孟红芳.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教师, 2023(10):90-92.
[3] 董娟.利用自主游戏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J].天津教育, 2023(15):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