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课堂
正文
引言
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作用。作为一门融合了丰富人文气息的学科,美术教学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各种传统文化和教育内容中。应当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确保与课程纲要紧密融合,从而开展富有创新的绘画教育方式。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加强美术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纽带,从而在更高的层次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在课堂设计中,教师有责任融入剪纸文化,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深刻领略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和创新。
1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价值
1.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新课程变革对小学美术的教学要求要更深入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这也成为了现今学生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在全球化持续加深的当前环境中,源于西方的文化传统逐渐对传统文化环境产生冲击。作为传统文化宣传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必须全心全意地接受和认同传统文化,如此才能持续缩短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并顺利地实现推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核心目标。作为小学的美术老师,应当从小就开始培育学生对传统文明的热情,这样,学生才会深深地热爱中华的文化遗产,并在未来的教育和学习中继续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1.2有利于加深美术课堂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的普及有潜力让小学美术教学环境更加多元。美术不仅是文化的生动表现,每件艺术品之下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学生有机会通过这些作品来感受和感受文化的深远含义。那些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美术创作能够更有意义地丰富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深度。与此相伴,从人文、历史、社会、文学乃至更广泛的文化领域中获取信息,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教师通过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力量,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全面素质,这样才有助于不断提高美术课程中的教育质量。
1.3丰富课程教学内涵
将传统文化深度整合到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中,可以鼓励小学美术教育者在其教学活动中融入更丰富和多元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解以及结合传统文化的案例来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课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了使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我们可以考虑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理论课程、展示特定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幻灯片、微课视频展示传统文化实例,或者加入多媒体图片展示传统文化主题等资源,这些都将为美术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1.4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能使教师在艺术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历史底蕴、璀璨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这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领略传统文化的美感、韵味和正面影响,并接受积极的文化熏陶。如果能鼓励学生培养出高尚的道德风貌,并逐渐增强文化自信心,进一步塑造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那么将有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综合成长和不断进步。
2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2.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遵循“将学生置于首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小学在进行美术传统文化教学时,应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核心美术技能。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等因素来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策略,切实提升美术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现阶段,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并不浓厚,他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小学美术课程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这种误解直接导致了美术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并不突出。
2.2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的关注不够
由于受到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限制,部分教育者对美术教育存在误解,没有深入理解美术在学生一生中的核心作用,也没有给予深厚的传统文化足够的重视和传承,更没有将其融入到美术教育体系中,这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鼓励他们深入学习绘画和中华文化。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观念,以“人”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设计,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带给他们的乐趣与成就感。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教育来培育和加强他们的审美观念,并对自己的审美观念进行修正。此外,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将中国的艺术观念整合到绘画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对情感的敏感性,这对学生在品格、人格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都是有利的。
2.3教学课堂缺乏趣味性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于专注于教授绘画技巧,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没有通过实际有效的方法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却缺乏相应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如果教学内容缺乏吸引人和引人入胜的元素,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者深化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阻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上的趣味设计。如果教学缺乏趣味性,那么教学效果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这将不符合教学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2.4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
当教师执行课堂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授课方法往往过于单调,多数时间会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来进行解释,这种解释所占用的时间远多于学生自行进行探究的时长。这套教学方法显得过于单调和无趣,缺乏对传统文化丰富含义的展现,其实践性不足,这限制了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因而难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果。单调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独特性。某些学生掌握了更强的学习和理解技能,能更快速地记忆和吸收知识,而另外一些学生在记忆和消化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弱,这一因素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同。
3小学美术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3.1联系节日习俗,诠释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不仅是杰出的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还将各个时间段的文化特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彰显了大家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种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教育者可以在其教学过程中,将艺术创作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画作、手工工艺品、泥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美术的方式进一步展现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确保该文化在小学生中得到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以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七课《剪纸》为例,剪纸作为中华传统手工艺的一种代表,在教师的课堂授课中通过讲解剪纸活动的根源,详细描述了剪纸技术与传统节日,比如在过年的时候,各个区域的居民经常在门窗上贴上窗花,以此来传达新年的吉祥和好运,从而将这一传统节日的含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接着,老师通过多媒体工具详细展示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种类和魅力,包括装饰的灯饰、门上的扇子和装饰等,向学生们讲述了剪纸艺术从汉朝至今的深厚传统,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并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老师引导学生们创作具有丰富节日特色的剪纸艺术品,例如代表端午佳节的粽子设计、象征春节的鱼和饺子设计,以及中秋节团圆的满月剪纸等。这种设计方式旨在将剪纸艺术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深度结合,激发学生通过剪纸来表示对传统节日的钟爱,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2传统艺术赏析,感受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广博的内涵,各种文化观点通过美术作品得以传承。这也意味着,传统美术作品是其内在的文化载体。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和了解传统艺术的精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了以传承和交流为核心的艺术作品鉴赏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欣赏传统绘画,深入体验其内部隐藏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同时感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达到不知不觉中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的目的。
以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七课《美丽的园林》为例,在课程引导环节,教师播出了相关的视频教程,呈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各种独特特征,主要围绕园林的独特性,来探讨代表苏州的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扬州园林的小盘谷等园林特点,通过融合图像和视频内容,展示了众多园林的独特之处。其中,部分园林景观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当教师讲解园林风景时,西方的园林元素也应该被融入到这个介绍环节中,使得学生能够深深体验到中华文化的融合与包容。接下来,教师会从园林设计的多个角度深入挖掘其内部所隐藏的传统文化价值,比如,“山水相依、水石相连、花木交相辉映”的设计思想不仅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谐、平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视。而诗歌、画作、书法等传统艺术也都被视为这种传统园林景观中的珍贵元素,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园林文化的深层含义,也让学生在模仿园林的过程中,能够真切体会到园林中所积累的深厚文化传统,并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
3.3鼓励艺术创作,传承传统文化
为了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每一代的人民都应当努力不懈并给予坚实的支持。小学美术的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意味着需要融入实际的实践元素。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将这些文化有目的地整合进艺术作品中,让学生能够在艺术作品中成功地传承和创新这些文化。这样,传统文化就会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带来无尽的创意,从而助推个人成长与发展。
以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二课《老房子》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了古老建筑的图片和相关的美术资料。这不仅启发学生去深思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加认识到古建筑在历史和艺术方面的独特价值,教师也指导学生尝试使用学生最熟稔的艺术方式去呈现古建筑的独特外形。有些学生利用绘画技巧来模仿古代建筑的图像,以此来深度感受其设计和结构的独特。而其他部分学生则选择泥塑方式,通过泥塑技术来再现古建筑的原始结构,这有助于将古建筑的艺术形态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当教师的创作活动接近尾声,会结合这些作品的特色来阐释古建筑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深意。例如,通过建筑中不同层次身份的人们的居住环境的差异来体现古代人的道德观念,从建筑布局中展示宇宙和天、人、人的三才哲学,以及通过建筑与周围的景色和环境来结合,这都是古代建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再次尝试结合传统文化的理念来艺术创作,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体验到艺术作品的变迁与特点,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在公众的心中被传承和发扬。
结束语
总结来说,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者需要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对学生成长有积极影响的过程,并从生活、社会等多个角度开展美术教育。这不仅能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时认识到它如何对社会进步有深远的影响,还可以为美术课程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为中华卓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昕笑.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7):157-160.
[2]张露.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1):95-97.
[3]樊睿.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22,No.261(02):178-179.
[4]易娟娟. 传统文化增色多元美术课堂——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探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21, 018(023):231.
[5]秦怡.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1, 000(006):P.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