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兴趣的小学高段数学生本课堂构建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本课堂;学习兴趣;构建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已不再局限于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数学课堂是小学高段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究、独立思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探究过程中积累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学生本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课堂分组学习,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对于学习的方式和环境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想法。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对高段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高段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1]。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探讨和沟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还能够激发学生对高段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高段数学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倍数与因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加深对倍数与因数概念的理解。通过分组学习,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学生之间还能够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采取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给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在掌握数学学科特征的前提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运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学生常常会觉得枯燥、沉闷,而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可以减轻他们的消极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巧妙地介绍一些有趣、容易理解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消除抽象性,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收集果实的故事。故事中,小兔子收集了15个苹果,但她偷偷吃掉了一个半,小松鼠又收集了8个苹果,它们一起分享果实时,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故事情境,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同时能够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趣味情境,营造乐学氛围。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还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好玩是他们的天性。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和玩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收获。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创设灵活多变的游戏教学方式[3]。这样,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解“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面积相关的游戏活动。如“面积大比拼”,让学生分组计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或图形的面积,然后进行比较,看哪一组计算得又快又准确。这样的游戏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又能够使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游戏,如“面积接力赛”,让学生通过接力方式,完成一系列与面积相关的计算任务。这样,学生在玩乐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语言激励,展开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很多老师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考试的波动,把分数当作评价学生能力的惟一依据。这种片面的、单一的评价方法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不能发现他们的缺点。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把“过程”和“结果”、“相对”和“绝对”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做到“激励”与“引导”并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言语激励与人文关怀,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他们的成长环境都要予以尊重。构建一个和谐、平等、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迎接新的学习挑战。与此同时,老师也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对学生们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通过构建“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学习模式,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小学高段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基于学习兴趣的小学高段数学生本课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很大帮助。小学高段数学生本课堂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春蕾.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7):102.
[2]罗守汉.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23(1):52-55.
[3]胡俊.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中外交流,2021,28(3):629.
[4]武鑫.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