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正文
引言:语文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学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然而,传统的语文习作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活化元素,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真实感和情感表达。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使他们在写作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意义
1、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写作中。通过引入真实生活情境和具体场景,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升写作水平。[2]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增强学生文学素养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更好地体会文学的魅力和意义。通过真实生活情境的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提升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学世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塑造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真实生活情境的创作,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和描写生活场景,培养观察力;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创造力。生活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1、利用课文情境进行写作创作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所表达的情感比初高中教材的情感表达更为直接,与生活的联系也更为紧密。通过选取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课文或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作。[3]将课文中的主题延伸发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自己对主题的理解。这样的写作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师教授《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以据此进行一次情境写作创作。《将相和》主要讲述了楚国将军和秦国将军相遇时的故事。两位将军原本是敌对关系,但通过相互尊重、理解和友好交流,最终化解了敌意,实现了和解与友谊。在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可以是历史人物、虚构人物或者动物。每个角色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并根据该角色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角色在其中展现出勇气、友情、理解等美好品质。可以设置一些挑战和冲突,让角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智慧和善良。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注重情感表达,让角色的内心世界得到展现。通过对话、心理描写、行为表现等方式,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在最后可以设计一个意义深远的结局,让故事有所启示和反思。可以让角色在故事的最后获得成长和收获,或者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利用《将相和》课文情境进行写作创作,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写作能力,还能够从中汲取正能量,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品质。这样的写作活动有助于学生情感认知和思维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2、融入日常生活体验进行写作
小学的同学大部分认知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导和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因此,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作,展现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和体会。[4]这样的写作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以《桂花雨》为例,在这篇课文中描述了桂花飘香的美好情景。通过这篇诗歌,可以引导学生融入日常生活体验进行写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体验。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比如春天的花开、秋天的收获、家庭聚会等,让他们通过这个情境展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同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注重情感表达,让他们深入挖掘内心感受,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感激和赞美之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让他们用丰富的描写语言展现出情境的细致和生动,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在要注意突出主题,让他们通过情节、人物和对话等方式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等主题。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春天的花开为情境,描述在春日里走进花海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描绘春天的阳光、花香、鸟鸣等细节,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在写作中,学生可以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来展现出内心的喜悦和感动,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对美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这样的写作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其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的发展。
3、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进行写作
在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情感表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5]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课本中一些情感表达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类作文创作。这样的写作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等,促进情感和品德的培养。
《慈母情深》是小学教材中的一篇优秀散文,描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通过这篇散文,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进行写作,表达对亲情、友情等情感的理解和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慈母情深》,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和深度。再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比如通过描写、对话、思考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让他们深入思考自己对亲情、友情等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与读者的情感沟通,让他们通过文字传递出内心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打动读者的心灵。写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总结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意识到情感表达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通过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进行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这样的写作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情感认知和情感沟通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我们验证了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水平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据此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观察力。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教师关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注入更多生活的元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参考文献:
[1]邢艳雪.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现状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23.DOI:10.27709/d.cnki.gccsf.2023.000051.
[2]吴阿莉.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13):38-42.
[3]马彩霞.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1):64-66.
[4]商琦.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9.DOI:10.27441/d.cnki.gyzdu.2019.001602.
[5]莫玉香.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