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程统整、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正文
引言: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为减轻学生负担、改善教育生态提供了明确指引。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而将教育的重心从“应试”转向“育人”。然而,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教学目标狭窄、教学内容割裂、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统整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课程统整的定义和特征
课程统整是一种教学理念,强调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并综合解决。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此理念下,教学内容被视为一个整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强调整体性与多样性,将跨学科、主题式、项目式等多种形式引入教学。课程统整的关键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兴趣导向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小学语文课程统整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期,而语文学科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课程统整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统整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关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次,语文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通过跨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此外,统整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最后,课程统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机械重复与枯燥乏味的教学现象。
1.3 "双减"政策下课程统整的优势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课程统整理念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首先,统整教学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减少了无效的重复作业,将更多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思考,从而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其次,整体性与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引入,使得统整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练习时间。此外,课程统整理念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一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符合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
2.1 明确课程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素养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需要重新明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导向。统整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统整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加强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与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培养他们对语言与文字的审美意识。最后,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开放视野。
2.2 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多学科融合
小学语文课程统整应当注重多学科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将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融合,将古诗文赏析、传统节日教育和历史人物故事等内容纳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其次,跨学科主题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入相关学科知识,以主题为核心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理解问题。最后,基于学生兴趣的拓展阅读与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广泛阅读开拓视野,并在写作中表达独立见解。
2.3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在统整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引入项目制学习,通过设计实际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探究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问题引导和团队合作,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取知识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最后,合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将数字化阅读、在线教学平台和学习应用等纳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的实施建议
3.1 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学统整能力
课程统整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因此,首先应强化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定期组织研讨会、教学沙龙和跨学科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统整教学能力。其次,鼓励教师跨学科学习,拓展知识面,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融入多学科知识。最后,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统整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3.2 完善教学资源,构建课程统整平台
教学资源是课程统整的重要支撑。首先,学校应完善教学资源库,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为语文课程统整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支持。其次,建立课程统整教学平台,将教材内容与数字化资源结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平台可包含电子教材、优质教学视频、拓展阅读材料等多样内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最后,开发主题式、项目式课程资源,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入主题或项目,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3.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动课程统整
家校合作在课程统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应当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校沟通平台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课程统整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其次,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担任校外导师、参与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社会视角。家长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陪伴学生进行项目探究、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等。最后,构建家校共育评价体系,将家长的反馈与建议纳入学生评价中,形成家校共育的良性循环。
总结: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理念的引入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课程统整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家校合作以及统整模式探索都是关键环节。通过这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素养,为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厚海燕. 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路径 [J]. 智力, 2024, (06): 60-63.
[2]孙彩琴.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减负提质增效 [J]. 学园, 2023, 16 (28): 59-61.
[3]孙凤霞.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1, (30):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