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然理念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亲自然理念;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策略
正文
幼儿正处于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求知欲。大自然是儿童最天然的学习环境,大自然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质地和活力,在“亲自然”观念的指导下,引导幼儿与自然进行互动,子们在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中,可以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爱,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让幼儿通过感知自然,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与创意思维,以自然元素构筑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的实效性。
一、从教师预设到幼儿自主探究,释放幼儿美术潜能
在亲自然理念下,为了释放幼儿的美术潜能,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施策略应由教师预设转向幼儿自主探究。
1.提前规划,引导观察。教师应具有对自然的敏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提前规划活动主题、目的、材料及资源,选择与大自然有关的主题,如四季更替,动物世界,植物生长等等自然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图画、故事、实物等形式引入话题,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观察。例如,给孩子们看一张描述夏天的图画,让他们回忆夏天,或让他们观察花的颜色、形状。
2.提供资源,自由创作。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主题,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及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使用。比如,在教室的一角设立创作区,放上画笔、颜料、纸等,供孩子们自由发挥。教师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去创造。在儿童活动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启发性的提问或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表现形式与材料的组合,发挥其创造力与潜能。教师应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呈现的作品给予积极的反馈与肯定,并鼓励他们不断地尝试与提高。同时,为孩子们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与他人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3.走近自然,自主探索。教师要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在自然活动中自主探索,增强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教师可组织户外探险活动,收集自然素材,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融入大自然,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与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的颜色、形状及变化,释放其艺术潜能。这种开展方式既能提高幼儿的创意与表达能力,又能加强幼儿对自然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从浅层理解到深度学习,激活美术创作热情
1、推出材料,引发关注。教师可藉由介绍新话题或新材料,引起幼儿兴趣与好奇,引导幼儿进入学习与思考的状态。比如,展示一幅精美的艺术品,让孩子仔细观察、提问;也可以用一些与大自然有关的东西,如花,叶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幼儿关注并提问时,学习思考也就开始了。
2.设计活动,激发创作。第一,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雕塑等,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发展其多元智力与创新能力。第二,教师可引导幼儿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展开思维,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如在探究植物题材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植物,了解其特点及生长过程。第三,为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教师可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可拓展性的作业。例如,让幼儿用有限的材料、技巧进行创作,或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如三维美术作品、动画片等等,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肯定与表扬,对幼儿的努力与进步给予肯定。第四,要给孩子们分享自己作品的机会,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龄人和父母,同时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表扬和建议,从而增强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成就感和成就感。第五,为进一步激发幼儿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参观画展等方式,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到真实的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这种体验能激发幼儿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进而提高其艺术表现能力。
三、从被动投放到主动收集,感知自然元素魅力
感受自然要素的魅力,由被动投放走向主动采集,是在亲自然理念指导下开展幼儿园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策略。自然材料是指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如树叶,花瓣,石块,泥土,树枝等等。在艺术活动中,这些材料都是创造性的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色彩,如“色彩寻宝游戏”,教师提前在大自然中藏好各种颜色的物品,然后让幼儿根据提示去寻找。在寻找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到色彩的美丽,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比如,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种子。当许多种子聚集在--起时,孩子们会感到非常兴奋,他们会相互交流、相互介绍,嘴里还会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原来青菜籽这么小,豆类的种子这么多,好漂亮!黑色丝瓜子怎么扁扁的和西瓜子有点差不多,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玉米种子藏在黄色的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白色的花朵里”等。从孩子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被激发,有的幼儿已经在摆弄、粘贴,产生了创作欲望。老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鼓励他们利用刻、挖、画、上色等方式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在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中完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
这样,孩子们在主动收集与积极参与中,加深了对大自然的感知与感悟。这种方法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促进幼儿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与了解,培养其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四、从思维固化到想象创新,拓展美术创作空间
亲自然理念下的幼儿美术活动,就是要由“固化思维”向“想象创新”转变,拓展“艺术创造”的空间。
在以往的艺术活动中,由于课程模式的限制,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画树只能绿,鱼只能在池塘里。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幼儿正处在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所以,在幼儿自我表达创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过多的干涉,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只有在幼儿需要的时候才给予具体的帮助。
在“亲近自然”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可借助自然空间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运用拟人、联想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创意通过绘画表现出来,鼓励幼儿大胆建构图画内容,对其绘画作品给予肯定,增强他们对艺术活动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幼儿绘画时,如果画面中有五彩缤纷的天空、飞翔在空中的鱼儿、粉红色的云朵、生活在海底世界的松鼠等等,老师不应该对幼儿的思想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太多的干预,而要让孩子们大胆地构建画面,以自己对自然元素的理解为基础来展开想象。这样,不仅拓展了幼儿园艺术创作的空间,而且也使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素养得到及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幼儿正处在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策略,组织好幼儿美术活动,幼儿提供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体验,使幼儿在艺术创作上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瑾.亲自然理念下园本自然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教育界, 2023(17):116-118.
[2] 李璐.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