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实践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能力;培养路径;课堂教学
正文
按照我国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育改革的趋势,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成为当下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在数学或者是科学这种理科类学科中,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这其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将会决定学生最终学习质量,影响教师的教学最终成果。所以发觉学生探究能力存在的问题,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这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能够实现高质量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一、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背景
我国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提出,探索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目前主要的评价策略是依赖于PTA量表,通过制定学科的探究能力量表,评价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
探究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说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表现情况,将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成果。其发展情况主要源自于教师的教学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学习意识的发展情况。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并立足于探究能力培养开展教学活动建设开发。以此为基础推动学生的综合学习发展,能够让教育贴合学生探究能力的综合性发展趋势。
二、初中学生探究性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提问题的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其内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有的学生是因为羞于表达,有的学生是抓不住自身疑问的重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及时提出自身的问题。这导致学生的综合学习受到影响,无法快速形成探索知识的目标,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进度也相对比较缓慢。
(二)学生信息收集能力较弱
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为基础,实现对知识点内容的学习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关于信息收集的习惯,以及对信息收集的认识,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开发,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更需要逐渐掌握收集资料并自学的能力,才能够完成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三)学生缺少知识实践机会
数学作为较抽象的学科,通过论证学习往往能够健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缺少知识学习和训练实践的机会。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面临着相对较多的问题,其表现为能够掌握知识点,但遇到创新性问题却容易束手无策,主要是因为自身的学习不牢固。
(四)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探索机会
学生的知识学习中面临着社会实践探索能力比较差,对知识内容应用能力比较差的客观现象。这种问题导致学生很难在生活中,或者是在知识的实践中发挥出出色的表现。因此影响着课程教育教学的成果。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机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校共育背景下开展此类活动相对比较困难,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探索能力相对比较困难。
(五)学生科学观察意识较为薄弱
在新知识教学中一般教师设计完课程导入环节后,通常会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下一环节教学,并决定教学讲解中的详细程度。但是学生的学习表现很难短时间内给出评判,同时数学教学中又非常重视理论层面的教育工作建设,所以学生对知识具象化的观察机会比较少,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
三、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实践路径
(一)利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的核心主要是为了设置问题,在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点内容。但是这种启发式教学法,还可以用来调动学生的提问能力,通过数学知识讲解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应用为基础,采用反向设问的方式,给出答案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由此为基础实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节课时,为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可以首先将课本知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板书。然后开展师生互动活动,设问:大家思考一下,现在这个知识点你们有什么疑问?学生在课堂上会对定义产生疑问,会多定义的普适性产生疑问,会对知识点的意义产生疑问。由此为基础收集学生的问题,针对三角形的定义、定义的普适性、知识点理解的意义,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二)借助互联网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学习资料的能力,主要围绕着互联网的应用,由此为基础实现教育规划建设。这个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让学生更快收集学习资料,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开发。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的经验,实现对学习资料的收集和应用。由此为核心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开发,能够全面实现高质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规划。
例如:在教学《命题与证明》这节课时,课程教学中围绕着命题与证明这两者之间的内容展开教学。尤其是关于命题中,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这些知识点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利用互联网查询学习资料,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通过互联网检索10次,找到论证知识点的相关学习资料,让提问题能力和学生资料收集能力进行综合性发展,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能力培养建设,开发相应的教育教学课程,落实数学教学的目标。
(三)通过知识实践培养学生的假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知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假说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学生的知识学习发展的教育工作目标。知识点的实践活动中,主要是围绕着某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假说的形式,设定相应的问题进行论证,最终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种形式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给与学生知识实践的机会,推动学生知识点的综合学习发展,落实课程教学安排。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时,可以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型,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一个角度,让学生通过假说能力求证三角形的类型。这个过程中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求证,学生必须要通过假说的形式,解决求证三角形属于等腰三角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基于此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安排,全面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开发,推动学生借助假说形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由此为核心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习发展,推动学生数学知识点的综合性学习。
(四)依托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时,主要是通过课后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课堂和校园环境中没有支持条件,组织学生去社会参与调查需要较大的花费和安全相关的保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借助于家校共育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借助科学的家校共育方式实现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的目标,能够最终实现高质量教育教学探索,推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频数直方图》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在作业学习中,利用开放式作业做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中围绕着频数直方图的相关调查内容,可以从学生父母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父母统计微信朋友圈10天以内,不同朋友的步数情况。借此为基础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并且借助社会调查能力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力。以此为核心实现的高质量数学建设规划,能够最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认识,全面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最终落实数学教学工作目标。
(五)借助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综合学习发展。该过程中情景设计的开发,以及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由此为基础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让情景设计能够托起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在科学观察会后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在这种形势下开展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更快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改善学生的综合学习发展质量,最终落实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知识点的教学观察入手。让学生分析数学知识在现实中存在的情况,其中主要囊括了:金字塔、蝴蝶、蜻蜓和四合院等等,这些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动物,很多都呈现出中心轴对称的形式。可以利用模型的形式让学生观察,这些事物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内容,由此调动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学生的综合学习发展,最终落实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保障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学习与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应该从学生自学意识、课堂问题设计、小组综合训练和课外模块延伸几个角度出发,完成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建设开发活动建设,全面落实初中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开发,推动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点的综合理解。由此为核心实现的教学活动建设开发,才能够最后帮助学生完善探索能力的综合建设,全面实现高质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开发。
参考文献:
[1]柯燕燕.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实践路径[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4.DOI:10.26914/c.cnkihy.2023.059064.
[2]赵春光,程传平.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实践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03):104-108.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3.03.019.
[3]王永杰.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实践路径[J].亚太教育,2022(10):142-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