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跨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方向。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多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跨学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跨学科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跨学科背景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
一、融合学科特点,创建主题教学
在跨学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主题活动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儿歌作为教学内容,然后联系数学、音乐等学科进行主题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文学科的知识,还能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地理解。同时,音乐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将儿歌改编成歌曲,并利用这首歌开展音乐活动。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促进了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其未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解决语文学习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核心问题的巧妙设计可以使教学设计有整体感,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全面地展现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探索。可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驱动学生开展学习,能有效整合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基于此,我们可以沿着问题解决式路径,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基于教学目标和学情需要,有意识地预设或生成囊括多学科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核心问题,以解决核心问题为抓手,沿着“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构建多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解决核心问题,实现多学科学习活动的有机融合。
三、设计有趣且有意义的跨学科课程
教师需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跨学科课程。通过引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例如,通过将语文与数学、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创建一个“科学故事”活动,让学生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研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构建开放和互动的课堂环境
基于跨界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和互动的课堂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强化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学科教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这包括书籍、网站、视频、实验设备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教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供学生探索和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跨学科项目或竞赛,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语文学科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在跨学科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他们提供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
例如,在《动物儿歌》一课中,在讲述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动物,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有的学生说:“我养了一只小猫,它特别可爱,每次看到我都会喵喵叫几声”;还有的同学说:“我家有两条宠物狗,它们很调皮,经常会趁我不注意去咬坏家里的东西”……这些由学生亲自观察、描述的生动画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便于教师后续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护身边的动物?如果想要保护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或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把自己对动物的认识画下来,或者制作手工作品,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深化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敢表达,避免过度干预,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教师应重视课后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注重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学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优势,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升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如在小学《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诸葛亮是如何获得胜利的呢?”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典故,并将其与课文中“诸葛亮巧用草船”一段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各自的想法,其他组员针对代表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全班一起总结出诸葛亮获胜的原因。
通过这种合作探究方式,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锻炼其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或纠正,确保整个讨论过程既开放又有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其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还要做好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信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八、强化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跨学科的本质是促进知识综合,强调知识的应用。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帮助其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跨学科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交流,体验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秋天》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树叶上的“小洞洞”,然后再带领他们来到操场上寻找一些树叶,带着他们一起认识这些“小洞洞”。
由于学校操场的绿化比较好,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很多树叶上有“小洞洞”。于是,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讨自己所见到的树叶上的“小洞洞”有什么不一样,并做好记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提高了动手能力。
(1)收集信息,探索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校园的桃园中,观察并记录下每朵桃花的特征,然后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原来每朵桃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最美丽的桃花图。从学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甚至能用流利地表达方式来描述桃花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充分体现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可见,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知识积累,而且还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分享交流,获取经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出树叶的“小洞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将该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出示实物图,让大家了解“小洞洞”的大致形状;第二步,引导小组成员仔细观察树叶,然后按“红——黄——绿”三个顺序依次分享自己看到的树叶颜色,再由他们来确定哪个颜色代表哪种颜色的“小洞洞”;第三步,根据前面所讲的内容,大家一起讨论树叶上“小洞洞”的数量有哪些,并对各自得出的结论进行解释;第四步,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小洞洞”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一系列的互动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小洞洞”,而且还能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比赛活动,鼓励他们用画笔描绘秋天的美景,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菊花》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油画棒、水粉画等绘画工具,尝试将菊花的形态画出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创作水平。
九、转变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制定下一步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但在跨学科教学中,传统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过程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自创故事等活动,从而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教师再根据学生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开展主题式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评价方式等措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主要是通过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中的阅读来实现的,但由于这些学科各自独立且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无法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教师应积极探索并构建跨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需求,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还能学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全方位整合。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从而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随着跨学科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必将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教学策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向更加广阔、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1]徐春燕.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J].读写算,2024,(10):29-31.
· [2]张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之跨学科教学路径探析[J].现代教学,2024,(05):42-43.
· [3]杜骋域.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施路径[J].读写算,2024,(05):69-71.
· [4]徐鹏,王俊杰.小学语文课程跨学科学习教学路径探析[J].小学语文,2024,(02):4-9.
· [5]杨洪艳.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4,(01):92-94.
· [6]冯钰酾.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实施路径[J].课程教学研究,2024,(01):114-120.
· [7]田果.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J].天津教育,2024,(02):186-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