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新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闫田霞

山东省莒南县第六中学

摘要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能够使教学的主导性与学习的主体性相结合,而且也体现了教学面向学生全体与个体的统一,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态度。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效率 提高 实践策略

正文


提高教学效率是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核心。对于初中地理这样的学科,兼具文理学科的性质,我们就要创新方法,运用多种策略施教,才能让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与教师一道建设起高效课堂来。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设施、环境和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教学设计是在对这个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上构建出的教学实施规划,以及部署规划实现的步骤,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益。新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注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支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主体,我们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兴趣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内驱下成为“我要学”之人。特别是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以学彰教的背景下,提高兴趣就是激活主体、提高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为此,我们应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兴趣,特别是在导入中,我们可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事例、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地理学习“课程之门”,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着良好的印象,进而喜欢这门学科。我们知道,一堂课氛围好不好,学生兴趣浓不浓,与教师的语言与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很重要。事实证明,语言生动风趣、情感激越,则能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学生畏手畏脚,主动性不够,创造性更无从说起。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语言应该诙谐幽默、生动风趣,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使课堂充满笑声,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这往往比枯燥的说教更见效,体现出地理的人文性,提高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及时更新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改变教育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解、学生听讲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初中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了。学生要求的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高效的综合课堂。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现代课堂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作用于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地理教育。教师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资源以及实验资源。电子资源内容丰富,整合方便,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课堂中,我们常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构知识,搭建平台形成能力。我们知道,在电子资源中,多媒体是最活跃、最可靠的提效工具,可以将地理信息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表现丰富的地理图景,给予学生不一样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的冲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另一方面,随着现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学校都配备了较为齐全的设备资源。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所以这些实验资源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摆设。建立高效的地理课堂,必须将这些实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在学习等高线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实地测量一座小土丘,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等高线画图法,在纸上展现出这个小土丘的实地特点。学生通过这种实战演练,对等高线的画法原理以及画法技术都会有一个很好的掌握。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及时根据学生的要求改变教学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随时搭建联系实际实践平台

传统地理课堂模式简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单一的模式,即使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用听得昏昏欲睡来反馈;老师讲得兴高采烈,学生却听得一知半解。尤其地理课往往安排在下午,学生容易打瞌睡,单一的授课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没精打采。多年的地理教学告诉我,对于抽象性强的地理学科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就必须把理论学习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创新能力。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或平时的学法指导上要注意联系实际,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才能得以实现。如我们在教学温室效应、地震与自然灾害、能源问题、金融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热点知识时,可以结合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和自然灾害越来越多的现状等学生关心的话题,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阐释,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i强化地理课堂教学课后反思

课后进行有效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助推剂。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教师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已经出现过的缺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才能高效地实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最终“会用地理”,切实提高其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何俊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在线代理教学参考》,2015.07

[2]颜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7.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