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行为习惯培养与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提升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美春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美术学科的教学地位大幅度提高。思考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提升的方式,关注美术课堂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利于美术教学成果的丰富。小学生群体的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可高效集中的注意力时间较短。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逐渐自律的过程中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行为习惯;美术;欣赏;内容;效率

正文


前言

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在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有更精彩的表现,发自内心地了解美术学科内容,在欣赏过程中主动思考,认识到美术学习的独特性,有助于学生与美术学科的和谐共进。

一、明确美术课堂准则,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明确课堂行为规范准则

小学生行为规范准则,是面对全体小学生的。要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具有自我约束的意识。教师要基于小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制定美术课堂行为规范标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参与到不同形式的活动之中,利用丰富多样的工具和材料,课堂氛围相对宽松。只有明确美术课堂的行为规范,才能让学生在更有秩序的美术课堂中,着眼于美术学习任务,提升个人学习效率。美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定,能够为整个班级营造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根据各个年级的美术学习内容,制定每一单元美术学习的具体材料清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一堂美术课应当带什么工具,不用带什么工具,培养小学生课前准备的自觉性。而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如何摆放美术工具,也是一门学习技巧。合理的工具摆放形式,能够方便小学生使用工具,提高其操作速度。在美术课堂行为规范中,可以提出课桌左上角放置课本,右上角放置美术工具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这一要求,统一完成课堂行为。还要针对美术实践操作课产生的废料垃圾提出行为要求,在下课后要自主整理个人课桌上产生的学习垃圾,将其扔到班级的垃圾桶中。用各类行为规范,引导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提升的不只是其美术学习能力,还会大幅度提高其个人修养。

2、重视课堂行为细节

观察美术课堂中学生的行为细节,并给予学生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关注个人行为。有时,学生下意识的行为往往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是很多学生不自知。像在课堂预备铃响起时,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准备学习用品,端坐在课桌前。有的学生仍然无视铃声,与其他学生戏打闹。通过观察,教师要对前者提出表扬,并引导其他同学迅速归位,收拾好个人桌面。将美术课本和相关用具按照行为规范准则摆放好,身体坐正将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以课前小小的提醒,让没有进行课前准备的学生关注和反思个人行为。这些小小的细节,都是学生美术学习态度的外在表现,引导学生转变细小行为,能够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二、优化美术评价机制,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特色化奖励机制的建立,给学生更多规范个人行为,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究。而特色化的奖励机制,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把握好奖励的方法和尺度,让学生自主自觉地融入课堂活动,才能在轻松的美术课堂中有所收获。与其他文化学科不同,美术学科难以用统一的奖惩方法评价学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机而动,才能让评价成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推动力。

首先,教师要选择能够满足学生内心发展需求的奖励方式。唤醒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励、鼓舞学生主动研究,有助于学生找到美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可以利用代币奖励的方式,夯实学生的良好行为,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各个美术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小红花一朵小红花代表一个金币,通过累积小红花,学生能够兑换他们心仪的礼物。在课前做好课本与工具准备能够获得小红花,在课堂中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绘画过程中专心认真、课堂学习后整理桌面垃圾,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小红花。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利用小红花奖励,让学生获得他们喜爱的物品,还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很多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班级内有“职位”,教师可以利用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红花兑换一些课堂“权力”。像用5朵小红花可以换一次分发作业的权利,用10朵小红花可以换一次担当学习小组组长的权利,用20朵小红花可以换取一次作品展示的权利等。当课堂奖励变成一次行动时,学生的个人荣誉感更强。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习惯

每一位小学生都有各自的特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勉强所有学生都达到一定的标准。课堂规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应当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学情。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和兴趣上有一定差异,统一与死板的规则,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针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偏差,明确美术课堂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其快速完善自身成为合格的学习者。

像在讲解“漫画的欣赏”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内外的漫画作品整合在一起,将它们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像看美术展览一样,观察与欣赏漫画作品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美术作品理解力和联想力相对较弱,他们在浏览的过程中速度过快,且缺乏思考。而有的学生则能够透过漫画,想象到漫画背后的原型,感受美术作品的思想性。如果教师对这样两种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则会让一方很为难。针对前者,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上的引导刺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重视质量而非数量,耐心地将漫画内容分析开来,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学会冷静观察,耐心思考。针对后者,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时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看法,带动其他同学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还有学生缺少秩序感,大声说话,未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下安静看漫画的同学,对比自身行为与他人行为,加强自主反思和规范,快速制止不良行为。当代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习与践行创新的教学思想,面向不同的学生实施教学。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也是如此,多观察、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给每一位学生提升自己的平等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能辅助学生未来的个人成长。教师要本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以长期的行为习惯培养,让美术课堂教学目标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引导学生探索更多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越发自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享受美术学习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晓迪.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J]. 生活教育,2023(9):120-122.

[2] 周春梅. 小学美术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策略[J]. 互动软件,2021(7):2319.

[3] 马俊杰. 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 科学与财富,2020(23):148.

[4] 施东敏.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 求知导刊,2022(21):123-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