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高中开展校本课程的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农村高中 校本课程 路径研究 建议
正文
在农村高中开展特色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其学习动力,也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能力,还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特色校本课程还有助于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的更好实现。但是农村高中学生对校本课程的了解情况却不尽人意。
一、本校高中学生对校本课程了解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校本课程在农村高中开展的实际状况,收集师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促进校本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陈家中学课题组团队教师设计了“校本课程在农村普通高中落地研究”问卷调查表并收集了学校学生697个样本数据。
通过对学生随机填写问卷调查可知,学校有32.86%的学生很了解校本课程,48.06%对校本课程了解一些,15.49%的学生不太了解,还有3.59%完全不了解。说明开设、推广校本课程的任务道阻且艰。
二、在农村高中开展校本课程的路径
(一)需求分析与课程设计
1.需求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职业发展意向;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产业特色、文化传统、自然资源;自身的教学资源和能力、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设施、教学时间等,以确保特色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2.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阶段,学校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结合当地资源和学生需求,确定特色校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设计还需要关注课程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要确保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基于此,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影响力,学校开设了16个校本课程,如:《耕梦文学社》、《陈中电视台》、《德育社》、《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研学旅行》、《英语沙龙》、《化学乐园》、《化学魔窟》、《奇幻化学》、《合唱社》、《画出色彩》、《书法爱好者联盟》、《体育特训营》、《心理健康教育》、《礼仪社》等16个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资源整合与准备
1.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包括校内、校外和网络资源。校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和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多媒体教室等,为各个校本课程提供必要的教学场所和设施。校外积极与当地社区、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整合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源。
2.师资准备
师资准备包含教师培训、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材料准备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针对各个校本课程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之间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师团队,共同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根据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或编写合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三)课程实施与管理
课程实施与管理要注意制定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如《陈中电视台》可以让学生参与节目策划、拍摄、剪辑等工作,锻炼他们的媒体素养和实践能力。此外还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学生活动。另外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
(四)课程评价与反馈
1.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含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参与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课程资源整合评价。通过评价,判断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有助于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为改进课程提供依据。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2.反馈机制
这包括学生反馈、教师反馈和家长与社会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教师反馈,可以及时发现课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课程的持续优化。通过家长和社会的反馈,可以扩大课程的影响力,提升课程的社会认可度。
(五)特色活动组织
特色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耕梦文学社》可以组织文学创作比赛、读书分享会、校园诗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创作和分享自己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兴趣;《化学乐园》可以开展化学实验比赛、化学知识竞赛、化学魔术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六)持续发展与完善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一个不断更新与优化的过程,这需要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持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教师也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化学乐园》和《奇幻化学》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和趣味化学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化学知识。学校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在农村高中开展校本课程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定位与目标
建议深化地方特色与学校特色相结合,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进一步达成学生对五育内涵的深化体验、拓展与建构[1]。校本课程应充分融入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和资源,同时也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继续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建议课程内容跨学科融合,贴近学生实际。学校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将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相互渗透,形成有机整体,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将地方文化融入课程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
3.坚持不懈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建设
建议不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着力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通过组织培训、研讨等活动,让教师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掌握相关的课程开发技能。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同时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支持。
4.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创新能力
建议加强教师培训,激发教师积极性。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为其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5.不断完善课程实施与评估机制
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多元评估体系。要有创新评价,建立多元多样的评价机制[3]。学校要制定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内容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等多个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对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质量。
6.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
建议争取各级政府或者教育管理部门或者企业加大经费投入,增加对农村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也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管,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7.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
建议加强校际交流,引入外部资源。鼓励农村普通高中与其他学校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成果。通过交流学习,提升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同时可以引入高校、研究机构等外部资源,为农村普通高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通过外部资源的引入,推动校本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结束语
特色校本课程是农村高中展现自身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农村高中定能在特色校本课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玮.“五育并举”的特色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教学,2024,(C1):51-52.
[2] 吴友义,裘伟东.“双新”背景下深度推进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市域实践[J].教育文汇,2024,(1):31-34.
[3] 陈鹏磊,龚兴英,黎聚才.普通高中校本教研创新发展的价值、任务及推进机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4,(C2):124-126.
通讯作者:陈飞(1988-),化学教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E-mail:568252512@qq.com。邮寄地址:重庆市开州区陈家中学。
主持基金项目:1.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渝教规办〔2020〕4号)“校本课程在农村普通高中落地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30-599;2.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项目“化学乐园”,项目批准号:渝教基发〔2021〕4号-39;3. 重庆市第四期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项目“农村初中化学课程创新基地”,项目批准号:渝教基发〔2020〕64号-61。本文系项目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