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齐鲁文化;新时代;高校美育;融合路径;传统文化传承
正文
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但同时也需要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美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任务。齐鲁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将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围绕如何有效整合齐鲁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齐鲁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 齐鲁文化的历史渊源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山东这一富饶之地的人文精神,早在先秦时期,这里便孕育了儒家思想的鼻祖孔子,奠定了儒家文化的根基,随后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孟子、颜真卿、李商隐等,为齐鲁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哲学智慧和艺术景象。这种文化薪火相传,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成为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瑰宝。
2. 齐鲁文化的独特性分析
齐鲁文化兼容并蓄,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理性精神、道家思想的自然溯源、佛家思想的宁静禅意,以及民间信仰的质朴厚重[1]。这种多元融合造就了齐鲁文化的独特气质:崇尚中庸之道,追求和谐统一;注重人文关怀,倡导仁爱精神;尊重自然规律,珍视物我合一。同时,齐鲁文化还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曲艺、剪纸、泥塑等,彰显出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3. 齐鲁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在当代教育理念中,齐鲁文化的精髓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体现,齐鲁文化倡导的“仁者爱人”、“止于至善”等理念,与现代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全面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齐鲁文化强调“君子务本,本乱而末治”的修身之道,与现代教育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的目标如出一辙。此外,齐鲁文化蕴含的艺术智慧,也为现代美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1. 当前高校美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教育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美育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但另一方面,美育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2. 面临的主要挑战
高校美育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是理念更新的挑战,需要跳出单一的艺术技能培养模式,走向注重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之路,其次是师资建设的挑战,需要培养一批既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文化底蕴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此外,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对融合地方文化的需求与意义
面对上述挑战,融合优秀地方文化资源被视为重要的出路之一,地方文化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将这些资源巧妙融入美育课程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亲和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接近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使他们在感知美的同时,领会文化的内在精神。更重要的是,融入地方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深入学习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将由衷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从而树立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重要来源,是新时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地方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在美育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这对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融入齐鲁文化的高校美育教育路径探索
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地方化
融入齐鲁文化元素,优化高校美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提升美育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齐鲁艺术、齐鲁哲学思想等选修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这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在现有的美育必修课中,也要合理安排齐鲁文化模块,将本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可以选取齐鲁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智慧作为案例,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比如可以以孔子的仁学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等作为教学素材,阐释儒家文化追求的和谐人际关系、关注民生民利的理念[2]。此外,还可以围绕齐鲁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曲艺、剪纸、泥塑等,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载体背后所承载的地方文化内涵。
通过上述方式,不仅能丰富美育课程内容,还可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亲和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培养出浓厚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浓厚兴趣,因此美育教育亟需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校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演示、虚拟现实等,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情景模拟相结合,使齐鲁文化在学生眼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例如在讲解齐鲁建筑文化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古建筑群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其中的营造理念和艺术精髓。在介绍齐鲁民间艺术时,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剪纸、木雕等作品的制作过程生动呈现,并探讨这些艺术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寓意。
除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也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点等,亲身感受齐鲁文化的独特风韵,同时还可以邀请地方文化名家、艺术家开设讲座,或聘请他们担任美育教育的指导老师,让师生在与大师的亲密交流中汲取文化智慧。
3. 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美育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理论学习,还需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促进知行合一,高校可以定期举办“齐鲁文化周”“山东民间艺术展演”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齐鲁文化氛围。在校园内,可以举办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剪纸手工等具有齐鲁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鼓励学生组织文化沙龙、研习社团等,自发探讨和传播齐鲁文化精髓。
而在校园之外,高校则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传承、非遗保护等公益实践活动。如前往民间艺人的工作室实地学习,或是协助地方文化遗产普查、修缮保护等。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能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更能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必将在潜心体味齐鲁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齐鲁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的美育教学体系,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齐鲁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与合作,推动齐鲁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范例。
参考文献:
[1]刘娟.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J].世纪桥,2023(09):77-79.
[2]马晓倩. 美育视角下齐鲁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路径研究[N]. 中国文化报,2023-08-10(007).
课题来源:2023年度山东省学校艺术科研项目;课题名称:齐鲁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3SYS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