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火种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邹强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325000

摘要

对浙南火种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研究,发掘出浙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深化二十大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浙南火种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的研究目标。


关键词

浙南火种、浙南一大、精神、理想信念

正文


一、浙南火种精神主要内涵

浙南火种精神萌芽于五四时期。1919年五四风雷涌动,全国上下纷纷响应,马克思主义的风潮席卷浙南,温州师生、工人和市民深受感染,罢课、罢市、示威游行此起彼伏;知识分子组建社团,出版刊物,传播革命思想;爱国商人积极响应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兴商办厂,实业救国……从而为浙南革命的开展以及浙南火种精神的形成埋下了种子。1924年12月,随着浙南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以下简称“温独支”)的成立,浙南的共产党人有了统一的领导组织,进一步巩固了浙南地区的革命与宣传,为浙南火种精神的锻铸奠定了基础。革命的浪潮愈演愈烈,1930年6月,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安渔潭中村(今属瓯海区)灵佑宫召开,会议产生选举了中共浙南特委,从而也正式点燃了浙南地区的革命火种,浙南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浙南火种精神在浙南的革命斗争中日益显现,也指引着浙南的共产党人和浙南人民在革命征途上勇往直前。

(一)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来源于浙南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浙南共产党人领导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使浙南地区成为南方革命的一个重要支点,但是其斗争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外部环境上,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更有日军残酷的“扫荡”,在内部环境中,有党内“左倾”或“右倾”的干扰,还有浙南地理环境的约束,与中央和上级多次失去联系,独自坚持斗争。这一切对浙南党的发展都是严重的考验。但是,自1924年,中共中央派温籍党员谢文锦筹建浙南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开启党在浙南的光辉战斗历程。此后,党在浙南的斗争历史一直延续,没有中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浙南共产党人始终怀揣着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冒着极大的危险与牺牲,开展极为艰苦的斗争。在复杂的斗争中,浙南共产党人保存实力,顽强生存,这种坚定革命信仰、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品质得到了更加生动的彰显。1940年起至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对浙南基本地区的进攻,基本上没有停止过。就时间来说,前后共达六个年头,远远超过三年游击战争的时间。这是两个不同的斗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浙南是国民党在浙江的后方,国民党在浙南驻扎了许多军队,国民党省政府也都迁到浙南来,给浙南党的活动增添了许多困难。反共顽固派对浙南地区的进攻也是十分频繁何残酷。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浙南党的领导者和革命战士正是凭借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的无上信仰克服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取得胜利。

(二)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是浙南共产党人在黑暗中探索浙南革命道路的精神动力。浙南是片神奇的土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浙南人民,民强悍,富有反抗暴政的光荣传统。近代以来,浙南人民为了改变苦难命运,曾经进行过长期英勇顽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浙南的传播开辟道路,推动了浙南人民的觉醒。浙南一批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青年敢为人先,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立社团,创办刊物,积极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此后浙南革命斗争历程中,浙南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浙南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红军——红十三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击根据地——浙南游击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浙南平阳县凤卧乡胜利召开。数个“第一”充分彰显了浙南共产党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南革命斗争历程,在历时28年的革命斗争中,从大革命失败后,“温独支”遭受严重打击,部分党员转入农村坚持斗争。“岩头事件”后,红十三军主力宣告解体,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抗战后期,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反共高潮,浙南党组织开始转入隐蔽斗争。浙南共产党人总是在一次次失败后坚强站起来,浙南地区党组织的活动基本上没有停止过。除了浙南共产党人和浙南群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另一方面从反革命阵营来看,浙南地区的反革命势力也是异常强大的。浙江是国民党政权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必然有着十分重大的政治影响,蒋介石集团对浙江的控制自然也要更加的严密。但反过来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在浙江境内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那就等于在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区”扎上了一把尖刀,其巨大的政治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三)实事求是、灵活应变的务实精神

中国革命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并逐步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科学论断,“实事求是”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它提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要面对现实,立足现实,在现实出发改造世界,探求真理。浙南革命斗争也是如此,在浙南的自然人文实际情况及革命的发展进程下摸索制定出与现实相契合的战略战策,并取得了成功,为浙南的胜利乃至中国的胜利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6年1月,就温州“僻处浙东,益以同学稀少,工作诚极艰难,且无成效,溯厥原委,缺于宣传”的情况,浙南共产党人发现,由于反动势力的搜捕,组织不便于大肆传播革命思想,而温州的讲书人常常在大庙讲三国、唐宋演义等小说,受众主要就是普通工农群众,由讲书人代而为之是一个绝佳的方法,利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娱乐,将进步思想潜移默化的进行更广泛的渗入,灵活处理了宣传困难的问题。在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时期,“温独支”的领导人便注重社会调查,撰写了《关于温州社会概况调查报告》《关于浙江永嘉社会状况调查报告》《关于永嘉社会调查及农民协会组织情形的报告》等一系列可以分析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据实分析以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战策。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摩擦,1939年至1940年,蒋介石集团接连掀起两次反共高潮,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也在1942年遭到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并于永康方岩英勇就义。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残酷“清剿”的严峻形势,中共浙南特委及下属各级党组织依旧坚持中共中央、东南局的隐蔽精干指示 精神,但是这一方针又不同于以往,是在总结斗争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适合浙南情况的隐蔽精干斗争策略及工作方法:建立特派员制;建立发展武装工作队;运用“红心白皮”策略等,从而“保证了党的有生力量及浙南基本地区,保存了浙南党的组织”。解放战争前期,蒋介石在“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下,浙南党遭受国民党浙江保安团数次残酷“清剿”,但浙南党取消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纵队的番号,精简部队,化整为零,使敌人失去“清剿”目标,不战而退。解放战争后期,在浙南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正式成立,并包围浙南中心城市温州。为避免温州城卷入战火,减少人民的痛苦,浙南游击纵队由军事强攻转为和平谈判,最后和国民党温州专员兼保安司令叶芳达成反正起义协定,和平解放温州城。

面对地形复杂,通讯闭塞,交通不便的现实情况,面临敌强我弱,物质基础差距悬殊的艰难环境,这种实事求是、灵活应变精神内核使浙南的党组织在艰险得以保存,甚至不断壮大,也印证了实事求是精神成功的指导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前进,并深深影响了浙南革命精神的形成。

(四)丹心铁骨、正气凛然的牺牲精神

丹心铁骨、正气凛然的牺牲精神是浙南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浙南共产党人和浙南革命群众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他们具有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出现了很多悲壮事迹。如被誉为“浙江的金龙”的金贯真,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南杰出的共产党领导人,他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巡视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政委等重要职务,有力地推动了浙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1930年5月,金贯真到平阳预先布置攻城任务。5月18日完成任务返回温州,被特务跟踪包围,不幸被捕,被解送到国民党永嘉县政府。县长问他:“你为什么要去当匪?”他大义凛然,怒斥群丑:“你们国民党才是匪,我们是为压迫阶级解放而奋斗的。”使那些与人民为敌的豺狼们噤若寒蝉。他们深怕迟延有变,就在当天夜里秘密杀害了金贯真同志,时年仅27岁。5月21日,在中共永嘉中心县委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本月二十日下午三时,金贯真同志在接头处被捕“他沿途宣传党纲,临刑时高呼口号,足见其英勇奋斗的精神,至死不屈。”《红旗》报在1930年6月11日刊登了当时在中共中央军委担任重要工作的李得钊写的悼文,称“贯真同志是布尔什维克党员的模范!”1930年8月,周恩来同志在莫斯科接见留学生时,谈到王明、米夫过去对回国同志的错误结论时说:“留苏回国的好多同志,表现很好,例如金贯真同志,浙江人民说他是‘浙江的金龙’。他已经为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贡献出年轻的生命,在浙江领导农民斗争中壮烈牺牲了。”除金贯真以外,谢文锦、郑恻尘、陈仲雷、戴树棠、苏中常、王国桢、金贯真、雷高升、黄富武、刘英等无数无名的浙南革命先烈们始终怀抱坚定的革命信念,以丹心铁骨、正气凛然的精神姿态,展现出共产党人克己奉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浙南火种的精神内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极为深邃的精神意义。“浙南火种”精神就是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灵活应变的务实精神;丹心铁骨、正气凛然的牺牲精神。在浙南播下革命火种,推动浙南革命事业不断前进。浙南火种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坚持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浙南革命三十年风雨,取得胜利的关键就在于浙南革命党人始终怀着革命的理想信念,浙南火种精神彰显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近代温州的红色基因在浙南火种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浙江这片革命胜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做出“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重要指示,与浙南火种精神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浙南火种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现下国家发展已踏上新的征程,新的机遇也意味着新的风险与挑战,历史告诉我们,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局势中站稳脚跟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弘扬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而“浙南火种”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党和人民,要始终自觉自发坚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建成创新型强国必须锻炼人们的创新思维,加强文化事业的教育与引导作用,形成全社会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始终坚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吸取经验教训,脚踏实地,切忌空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灵活应变的务实精神;学习英雄榜样,弘扬时代正能量,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继承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品格,始终坚持丹心铁骨、正气凛然的牺牲精神。

(二)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探索真知

浙南革命始终坚持着这一真理,实事求是,灵活应变,顺应形势发展展开游击斗争,并由此提炼出浙南火种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和实行正确的大政方针、战略战策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靠的就是“实事求是”这一凝结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浙南革命火种的点燃就是在党中央依据浙南的现实环境和人文特点做出的正确决断;浙南革命斗争的推进也是浙南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因时而动,不断在实践中灵活转变。以古鉴今,我们当下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一切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都是行不通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我们的成就硕果累累,当困难来临,党和国家始终秉持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历史与现实要求我们要“带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把握问题实质、把握矛盾规律的能力,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坚决克服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思想,坚决杜绝哗众取宠、装点门面的假大空做法”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对实事求是的认识不断深化,实事求是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与灵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这个重要法宝。

(三)坚信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

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苦难,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有了生的希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这些都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浙南革命斗争历史是一幅跌宕起伏的长卷,1924年温独支成立,浙南有了第一个党组织,浙南革命有了主心骨。随后红十三军和浙南特委的组建使浙南火种在浙南大地熊熊燃起,革命必胜的信念在党和人民的心中更加坚定。但这一征途不是一帆风顺的,党组织多次遭到毁灭性打击,领导人员一度牺牲殆尽,但浙南革命的火种终未灭,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遭受了巨大打击,但浙南共产党人从未因此而按兵束甲,而是越挫越勇,终迎来胜利之曙光。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已经证明,百年来中国走过的风风雨雨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也正处于爬坡过坎德关键期,我们更要坚信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在党的领导下,未来会更好。

(四)重视红色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革命历史遗迹就是最直接的教科书,如今,刻有“浙南火种精神”的浙南火种纪念碑已矗立在中共浙南一大会址门前,作为温州当地著名红色革命景点供人参观学习,成为当地高校学习党史,进行党建活动的重要打卡地。浙南火种精神可以说是大学生立志成才的精神动力,浙南革命斗争历史已然过去,但浙南共产党人传承下来的浙南火种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在年轻一代中再次焕发生机。

“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大学生生于和平年代,但同样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当党的宝贵财富。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大学生应当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必须利用红色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来唤醒当代大学生的远大志向,利用现代科技传媒技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有利的宣传,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红色氛围,从而培育一批具有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创新开拓性人才。

精神的价值在于推动实践的发展。源于斗争实践的“浙南火种”精神只有回到当代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传承“浙南火种”精神对于增强人们的理想信念、弘扬新时代的集体主义思想、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结语

“浙南火种”精神孕育于浙南地区伟大的革命实践,它不仅在革命年代熊熊燃烧, 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依旧有着深刻的现实价值,对当今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启示作用。“浙南火种”精神绵延至今,始终激励着浙南地区的党和人民在世情、国情、以及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依然坚持奋斗,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精神价值,激励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实事求是、灵活应变;丹心铁骨、正气凛然”。“浙南火种”精神永存,“浙南火种”精神对现实的启示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完善,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23年课题“浙南火种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3B23)阶段性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