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提高策略新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辉

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中心小学

摘要

阅读是写作中的基础,写作是深入我们内心思想情感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教师只有调节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灵感,在阅读中训练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训练阅读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

小学生 阅读 写作 兴趣 仿写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做好阅读训练,坚持长期的词语积累和写作方法,认真阅读文章,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训练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明白读与写的内涵,从而达到读写有机的结合。    

一、激发兴趣,让阅读成为精神享受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佳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从内心深处把阅读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进而努力去寻找机会阅读。实践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便能很快地进入最佳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小学生享受阅读,轻松写作文,首要就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助于小学生积累写作所需的素材。有效的课前导入意味着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故此创设有效情境,做好课前导入,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途径。在这方面,教师首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充满了激情和热情、但自制力比较差等心理特征,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感受到阅读是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美感享受。文字是描写景物、抒发情感、表达理想的工具,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的文章都很精美,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艺术化地进行导入,比如使用有效情境导入法、文字游戏教学法、分享故事法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所在,让他们产生饥饿感,产生强烈的阅读渴望。教师要在备课中提前作好预设,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时,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人们站在堤坝上观看钱塘江潮涨潮落”的视频资料,看完视频之后教师抓住小学生爱表现和好奇的心理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真正看过钱塘江大潮吗?你能用语言说一下自己看到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吗?和老师播放的这段视频一样吗?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站起来与大家分享,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教师让学生看到这样的视频资料后在本子上用几个词语写出自己看过后的感受和形容钱塘江大潮的词语,然后挑选不同性格的小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最后教师顺势联系到课本上,让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找出作者是怎样描述钱塘江大潮的,把自己想表达却不会表达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无疑这样的教学,从一开始就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打足了气,并且问题的提出与回答都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就达到了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也为积累写作素材奠定了基础。

   二、以课文为范文,锻炼学生仿写能力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把自己阅读后产生的情感抒发出来,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勤读多写,注重积累”是基础;“一课一练,持之以恒”是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委根据小学生的特殊心理需求,设计编排了古诗、记叙文、说明文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课文,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是一种文体系列,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包括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等,进而鼓励小学生进行仿写,提升仿写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充满激情和热情这一心理特征,鼓励小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朗读不但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味,只有反复地吟诵才能体会到。但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且朗读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大声喊。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朗读技巧,注意如重音、快慢、停顿和语气等。教师可以先示范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读。读得多了,就能心应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另外,教师让小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定要针对教材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小学生为寻找答案才会认真阅读课文。最后抓住文中的关键性段落鼓励学生仿写。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猫》一文时,教师可以自己先进行示范性阅读,也可以挑选几个小学生先读一下,鼓励并指出不足。其次,教师在给学生朗读课文时,提出几个代表性的问题:猫的性格是怎样的?猫高兴了是什么样子的?读完课文后,你能模仿描述一下自己家里养的小动物吗?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更能认真有效和感兴趣地阅读课文。最后教师鼓励小学生模仿课文,把自己家养的小动物描写一下。总之,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不可分离的,仿写能力的提高能够极大地促进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阅读是师承他人,写作是实现自我价值,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只要爱上阅读,就自然而然地会爱上写作;而为了能够写出好文章,又会去不断地去扩大阅读量。

  三、运用有效教法,促进写作水平提高

  小学生由于刚接触写作,对于写作往往是无从下笔。作文来源于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将作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坚持不懈的积累素材,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于写作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把学生的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在写作中的实践性,使写作充满趣味性、真实性和生活性。小学生好奇心强,留心观察事物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中锻炼学生自主的积累作文素材,老师尽量结合材料知识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遇到好的词句和段落时,要及时地进行摘抄,养成长期摘抄的好习惯,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和爱好出发,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探究知识。例如在学习《生命与水》一课中,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结合自身对水的认识,以及讲述一些贫苦地区的人喝不到干净的自来水的事例,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思想,使学生树立起珍惜水源的好品质。水是生命之源,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水的了解,唤起学生明白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学习到了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更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课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作文,根据自己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行为,引导学生了解水和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四、以生活实践为中心,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体会,增加生活经验,提高写作中的真实性和情感流入,注重学生平时多动脑、多思考问题,感受到生活中的声音、色彩和感悟。例如以"感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一些生活中的经历,比如父母之间的感恩,朋友之间的感恩,师生之间的感恩,生活中的点滴事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互相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和有趣事例很多都是可以抒发我们情感的内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在写作中注入真实的情感,体现写作的真实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今中外的名篇作家都是语言大师,他们的语言丰富、精妙而深刻,要鼓励学生多读名篇佳作,多向名师大家学习语言应用技巧。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只有书读得多了,眼界才能开阔,思想才能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水平,有见地,有滋有味,有情有意。小学生作文要循序渐进,先功夫后艺术,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打好了字词句的功底,才能实现从“不会写话”到“写出通顺的话”,再到“写出好听的话、深刻的话、形象逼真的话、鲜活生动的话、美妙动听的话”;从“不会写文章”到“写出通顺的文章”,再到“写出精练准确的文章”,才能“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写出真实、生动、感人、鲜活、优美的文章来。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