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语文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单一的、碎片化的知识教学,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灵活性,不能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让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模式,灵活的学习;大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对课堂进行改革,在大的单元主题下开展针对性的知识点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并以一种立体化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更好的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落实教育改革的要求[1}。
二、核心素养与大单元教学
(一)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2}。
(二)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深度性,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教学单元。在大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按照学科知识的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序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推进;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它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深度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
三、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对策措施——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一)基于内容,提炼主题
大单元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单元开展,围绕单元开展就必须要将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教材中,每个单元虽然都有多篇文章内容以及多个知识点,但是整体上来看,是可以找到核心共同点的;要开展大单元的教学,就必须基于教材的内容,根据教材的指导教育方向,提炼出中心主题,开展教学。主题是大单元教学活动关键。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研读清楚《课程标准》,在明确核心素养以及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后,提炼出单元主体;此外,在单元主题的确定中,除了要考虑单元主题学习的整体性,还需要考虑单元主体学习的趣味性,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兴趣。
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课文有:《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整体上看,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大多都与“爱国”有关,从单元导语中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单元导语中有提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基于此,基本可以确定,本单元的主题就是“爱国”,结合这些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核以及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可以将本单元的主题设置为:“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二)围绕核心,确定目标
提炼单元主题以后,就要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要围绕整个大单元的教学方向进行设置,同时也要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设置,设置的目标要来源于教材,同时也要高于教材本身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的,根据小学核心素养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能力的要求,可以设置如下表1的目标内容:
核心素养要求 | 教学目标 |
语言理解能力 | 背诵《古诗三首》,能流畅阅读出并理解单元内的文章。 |
语言运用能力 | 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恰当的运用。 |
思维能力 | 能结合相关学习资料,理解课文的答疑,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方式。 |
审美能力 | 结合相关资料,感受不同时期人们的爱国情怀,理解爱国的“美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
表1 核心素养下单元教学的目标
设置完单元教学目标以后,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好的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抓住要素,创设情境
情境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始一个大单元的教学前,教师应清晰明确地设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保每个教学活动都紧密围绕这些目标展开。同时要深入分析单元内的课文内容,提炼出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及德育渗透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与学生需求相匹配。在情境创设中,可以与生活化情境以及其他情境结合进行创作,以生活化情境为例,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情境。例如,通过模拟购物、旅行等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聚焦“两宋交替”以及“清末疲敝”两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两个时期都充满了民族危机和社会变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紧密围绕“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来展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这两个历史时期相关的情境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的社会场景,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体会到中国人民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事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这种爱国情怀。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活动,让他们在思考和表达中深化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创设真实、综合、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来设计和实施情境教学。
(四)聚焦深度,设置任务
大单元教学致力于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的领域,在设计每个大单元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这些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他们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深度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些核心任务不仅要能够涵盖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些核心任务,教师可以根据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每个单元课时中,学生可以逐一完成这些子任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最终实现学习进阶,全面提升其语文水平和核心素养。
针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感受爱国情怀。在这一任务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影像、文学作品等,为学生展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爱国情怀。学生可以通过观看、阅读、讨论等方式,初步感受爱国情怀的内涵和价值。
任务二:体会爱国情怀。在学生对爱国情怀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写作、演讲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爱国情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方式。这一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入地体会爱国情怀。
任务三:展现爱国情怀。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在前面两个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这可以是一次主题演讲、一篇作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一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更可以在实践中深化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实现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通过以上三个任务的逐步推进,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目标。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五)指向评价,立体反馈
教学评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保障核心素养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更是衡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构建“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评价模式能够实现对教学效果的全面、立体反馈,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从而确保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核心素养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最后,教师还应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
为了实现“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具体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了解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评价工具,如评价量表、调查问卷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构建“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单元教学的始终,确保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大单元教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科素养的认识,在学科素养的背景下,加强大单元教学的应用研究,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丽文.素养导向的大单元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3(13):126-129.
[2]蔡美意.素养导向的大单元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J].新教师, 2022(10):24-25.
[3]王倩.整体视阈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3(6):0081-0082.
作者简介:高来凤 1976年5月 女 山东东营 汉族 大学学历 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