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携手双向衔接--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冯鲜妮 崔格利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第三幼儿园 712100

摘要

对比起幼儿园的教育,小学的教育环境显然更为严峻,不管是在学业负担上,还是在学术挑战上,都会有所增加。因此,许多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幼儿的新环境。尽管幼儿们在上小学的路上必须克服许多挑战,一些人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幼儿的学习热情减退,甚至对上学产生了畏惧。然而,只要教师在幼儿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准备,那么幼儿的心态和技巧将会大大改善,幼儿也将更快地适应新的小学环境,最终取得优秀的学业表现。


关键词

幼小衔接,双向衔接,科学性,工作路径,分析研究

正文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幼小衔接的任务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优秀的顺畅衔接能够显著提高幼儿们在步入小学后的适应性,从而保证幼儿的学习连贯性。因此,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积极运用各类有效的策略,协助幼儿们在心理和各类技能等多个层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幼儿在步入小学后能够迅速适应,以确保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一直以来有关幼小衔接研究的话语体系主要是由作为成人的研究者建构起来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倾向。本文通过彰显作为当事人的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意义感受以对幼小衔接的本质内涵进行再概念化重新建构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生活经验的理解

一、依据幼儿心理,充分利用内驱力

近年来,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越来越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这一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全面素质。从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年纪尚小,幼儿在学习和思考方面的表现主要依赖于幼儿的本能和习惯。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所以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玩耍或学习。然而,当幼儿步入小学阶段,幼儿的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要求逐渐增强,如果幼儿仍旧按照本能来学习,那么幼儿将被视为缺乏纪律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内驱力是保障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它是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渴望的体现。在进行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进行教学。通过利用幼儿自身的心理特性来适时引导,从而达到优秀的衔接效果。比如,当玩耍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去思考未来的小学生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得幼儿理解小学的授课模式、与同伴的互动模式,还有可能遭遇的一些挑战。这样的连贯性更易于被幼儿们所理解,所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幼小携手,开展科学衔接工作

以往,人们通常将幼小衔接的职责归咎于幼儿园,但这样的观念却导致了幼小衔接的成效大打折扣。事实上,幼小衔接的职责应当是幼儿园与小学两者的合力。所以,在未来的执行过程里,教师需根据各个阶段的教育特性来确定各自的职责,以便更好地提高衔接的成功率。

  在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关键任务是改变幼儿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观念,通过行为、心态、技巧等多个层面帮助幼儿做好准备,这样幼儿在进入更高级别的学校后就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在执行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的老师需要对幼儿们当前的行为模式、心理特性等进行研究,并根据幼儿们在各个层面上的问题,采用有效的策略来指导幼儿,以便让幼儿在步入小学前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

  换句话说,在幼儿到青少年的转变期,小学的教育也需要负起必要的职责。比如,针对新加入的幼儿,学校和教员需要提供一段时间的休息。在此期间,教员需要引领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的生活,协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并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与伙伴及老师交流。只有采用此类策略,学生们才有可能慢慢摆脱幼儿园的教育模式,适应新的教育阶段的所有需求,进一步提高幼小衔接的成效。

三、强化心理支持,帮助幼儿完成幼小过渡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所涉及的角色关系也在持续转变。成人与幼儿的关系不应仅仅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而应当是在平等的前提下相互学习的关系。尽管幼儿们的年纪还很小,但幼儿的思考能力正在逐渐形成。受年纪的约束,幼儿们的思考方式通常比成人更为直观和敏锐,而且因为没有了成人的思考束缚,幼儿的思维更为灵活,创新能力也更为突出。所以,在执行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的老师,都需要全面考虑幼儿们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性,全面关注幼儿的内心感受,以减轻由于学段转换带来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帮助幼儿们尽早适应新的环境。

 幼儿们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状态也在经历着转变。从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到后期的新生,这个阶段的幼儿们会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在这个期待阶段,幼儿们会对小学生活充满无尽的期待和想象,在这个阶段,幼儿会展现出明显的积极态度,即使幼儿知道小学生活会有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幼儿的积极情绪也会逐渐减弱。当幼儿步入小学,幼儿将面临全新的环境、挑战性的学业以及创新的教育手段,这可能导致幼儿的精神状态有所偏离。此时,幼儿可能陷入困惑,无从下手,对于如何适应这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场景,以及如何与他人、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感到困惑。在此时期,幼儿们可能开始对自我感到困惑。幼儿的内心可能充满了沮丧和痛楚,不知道如何处理当前的困扰。此刻,老师需要进行精神上的指导,利用各种活动帮助幼儿们明确初级中学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逐步适应新的环境,以便更好地适应初级中学的生活。

四、家园共育,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导则》清晰地阐述:家庭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协同者。家庭就像一所初入社会的学堂,而父母则是幼儿的首任导师。一个杰出的幼儿,需要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共同扶持。《家庭教育推动法》的实施,就表示了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幼儿一同前行,比起让幼儿独自面对困难,更应该传授幼儿克服困难的技巧,这才是对待幼儿的最好方法。

(一)有效利用家长会

过去,人们普遍存在一个错觉,认为幼升小的过渡仅仅在大班或者下一个阶段进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幼升小的过渡应当始终延续到所有的幼儿园时期,包括从小班的入园,一直延续到大班的结束。所以,教师幼儿园会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时,向所有的父母提供对不同年纪的幼儿进行幼升小过渡的详细指导。例如,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幼儿的行为模式的塑造。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期末的家长会将对所有的教育环节做出归纳和概括,以便于父母可以清晰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且更愿意与幼儿一起努力。

前阅读

在早期的阅读阶段,幼儿们通常会选择绘本这类的图画书作为幼儿的主要阅读工具,并通过观察这些绘本来理解其中的内容,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含义。

教师的幼儿园大班每个班级都会在大班初期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餐前、餐后和早晨听故事,这些都是为了提升幼儿们的听说和表达技巧。如果想要将故事讲得流畅无阻,那么必须先进行大量的阅读,以此来积累素材和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们的听说读写技巧有了显著的进步。

前书写

在大班的上半学期,幼儿们开始尝试制定区域规划,思考幼儿打算去哪里、怎么去、和谁一起玩耍?同时,幼儿也开始学习写下自己的名字,每天来园签到,并在植物角做观察记录。在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幼儿的书写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大班的下半学期,教师希望幼儿们能够用符号、图画和文字的方式来展示幼儿认为有趣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们不仅可以自己撰写日记,也可以与伙伴和教师共享幼儿的日记,这样幼儿的表述、书法和绘画技巧将比其他年纪的幼儿更出色。

总结

目前,幼小衔接任务占据了幼儿教育的关键位置,为了保证其成功,老师们需要加深理解,深刻感受到这个阶段对幼儿们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未来的工作进行中,教师需要主动运用多样的策略和手段,以增进衔接的效率,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协同配合,进一步提高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梅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家长,2022(12):180-182.

[2]张豫. 幼小衔接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3]刘源,程伟,董吉贺.幼小衔接中幼儿的心理过渡:意蕴、阶段及调节[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13-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