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管理;
正文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十分常用,常常作为主要材料应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影响混凝土性能,对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有直接影响。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管理是确保建筑使用寿命和保证其质量依靠的主要步骤。混凝土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矿物掺合料(如电厂灰、纸厂灰、矿粉、硅粉等)、外加剂,材料检测主要针对材料强度、粒型等方面,分析材料规格是否合理,提高施工质量。
1 混凝土原材料的主要成分
1.1 水泥
混凝土材料中,水泥成分占比较高,水泥材料的耐久度和强度直接影响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基于此,在配制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要关注水泥材料的强度等级;②处于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下的水泥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选择水泥材料的过程中要关注其变化规律。③关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泥稳定性;④考虑不同类型水泥材料的其他性质。
1.2 集料(骨料)
骨料的主要功能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骨架,二是稳定容积,三是调节混凝土的密度,四是控制温度的变化,五是减少造价。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粗集料(石)和细集料(砂)两类。细集料是指由粒度为0.15~4.75mm的岩石微粒组成,分为人造砂和天然砂。粗集料是指粒度大于4.75mm的碎石和卵石。在使用一定数量的砂粒时,砂粒的粒径大小会影响砂粒的表面、掺入量以及混合料的性质,因此,在配制混凝土时,必须对其粗细程度进行严格检查;另外,如果砂粒的级配合理,可以降低充填孔隙率的水泥浆量,从而节省水泥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优化骨料的密度来调节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耐用性。因此,必须严格检查混凝土骨料的级配程度。
1.3 粉煤灰
粉煤灰是指从锅炉内喷出的煤粉在燃烧过程中所形成的细小粉末。在混凝土材料中,粉煤灰主要起到拌合的作用,将粉煤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的用量,同时也可降低成本,节约资源。除此之外,粉煤灰的应用还能够起到改变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抗硫酸盐、强度、降低水化放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反应。
1.4 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和前或拌和中加入的一种新型材料,在混凝土材料拌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外加剂,既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也能起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2 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分析
2.1 砂料的检测
砂料属于混凝土混合料中的细骨料成分之一,在选择砂料过程中,天然砂是首要选项,检测天然砂中的杂质含量,保障砂料的质量和品质满足施工要求。一般砂料的含泥量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等级来选择。强度等级超出C60,砂料的含泥量需要在2%以下;强度等级在C30~C60的区间内,砂料中的含泥量需要在3%以下;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30以下,砂料内部的含泥量需要在5%以下。另外还需要结合天然砂的材料性质对其氯离子量进行控制。如果所选择的天然砂属于预应力砼材料,其内部氯离子含量不能高于0.02%;如果属于钢筋混凝土用砂,氯离子含量不可超出0.06%。
2.2 水与拌合水的检测
水是水泥混凝土的基础组成材料,因此在原材料检测过程中,水检测不可忽略。一般水泥pH值呈现碱性,需要采取掺水的方式将水泥稀释,降低其pH值,提升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水泥酸碱度不在合理的范围内,很容易影响混凝土本身的强度等级。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检测人员需要对水中的pH值和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酸碱度维持在适中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凝结期间水泥的优势,提升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保障建筑工程的耐久性与稳定性。
混凝土拌合期间,需要选用自来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施工前需要作业人员重点检查拌合水的酸碱度,保障水质能够满足混凝土配置中的用水需求和要求,在整体上保障混凝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3 粗、细集料的检测
粗集料和细集料本身很容易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在生产混凝土期间,需要加强对集料的检测,保障集料的含泥量等相关指标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将质量达标的集料投放到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着重检测集料中泥块的含量、压碎值和含泥量等,并且明确各项指标是否超出所规定的范围,检测的偏差度需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严格规范粗细集料的掺配比例,保证混凝土质量。
2.3.1 真实密度
真实密度是对砂石料质量衡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本质是指砂石料真实体积的质量。在进行该实验期间,可采取李氏比重瓶,选择适量砂石料,进行研磨后转入到高温环境烘干,称重确定重量。随后材料转入到密度瓶中,用水煮沸,在煮沸过程中能够发现闭口空隙中会持续有水分进入,这时可以根据置换法进行测量工作,确定整个样品的真实体积。在上述试验之后能够得到试样的重量与体积,计算出材料的密度。为保障整个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在使用李氏比重瓶法期间可以进行多次试验,分别汇总数据求取平均值。如果试验期间其密度在某一时间段超出0.02g/cm3,则需要重新选择试样再重复上一步骤的操作。
2.3.2 孔隙率
孔隙率是衡量砂石质量特性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在试验后获取准确的孔隙率,试验结果的精度值为1%以内。
2.4 水泥的检测
水泥属于一种胶结材料,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核心材料之一。在工程施工和原材料检测期间,从水泥的强度、硬度与抗压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水泥型号。不能将硬化后的水泥用在施工中,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
2.5 石子检测
在使用石子之前,应当测试其压碎值,检测目的主要在于分析石子荷载抗压碎性能,判断其力学性质。这一指标可用于评估石子的实用性。检测时,需要采用三个试样计算。压碎值较大的石子不能够用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加工[3]。针片状较高,会降低混凝可泵性,可通过增加水泥以及砂子填充的方式弥补,但会提高混凝土材料成本,同时针片状较高混凝土抗折强度影响特别大。石子级配差、空隙可以用细骨料以及胶凝材料填充,同样也能满足混凝土抗压强度,但是级配差的石子对于混凝土抗折强度是致命的,是细骨料、胶凝材料填充弥补不了的、
3在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分析
3.1 回弹法分析
回弹法主要是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的表面硬度进行检测,测试出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压强度。回弹法操作比较简单,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
3.2 超声回弹综合法分析
超声回弹综合法是利用超声仪和回弹仪,对混凝土的同一检测区域的声音和回弹值分别进行测量,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可以多次重复测量,并且是无损检测。跟单一的回弹法相比,它的测试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对混凝土的实际质量可以反映得更全面。
3.3 后装拔出法分析
后装拔出法是在硬化混凝土表面后开展钻孔作业、磨槽作业,并且安装拨出仪,对混凝土进行拉拔力数据试验,根据拉拔力的数据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一种微破损检测方法。
3.4钻芯法分析
钻芯法是从混凝土中钻孔取样,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样品进行抗压强度检测。这种检测方法的直观性强、可靠性高、精准度也高,是一种微破损的检测方法。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水泥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工作不仅是公路工程施工的关键内容,更是公路工程质量提升的必要基础。因此需要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做好原材料的检测,获取高性能的水泥混凝土材料,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许佳.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途径[J].江西建材,2015(03):135,137.
[2]敖卓炳,廖建富.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1):62-63.
[3]李辉.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及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