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在幼儿园艺术领域中的实践与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林洁妤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心幼儿园 215137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节日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传统节日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传统节日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在幼儿园艺术领域中有效融入传统节日元素,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传统节日;幼儿园;艺术教育;文化认知;创造力

正文


引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和弘扬本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还能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社交技能的发展。

一、传统节日艺术教育活动的影响分析

1. 对幼儿文化认知与认同感的影响

传统节日艺术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接触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宝贵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幼儿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元素,如节日的由来、习俗的意义、传说故事等,这些知识能够拓宽幼儿的文化视野,加深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传统节日艺术教育活动还能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通过亲身参与传统文化实践,幼儿会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从而产生由衷的喜爱和认同感。当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体会到民族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进而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2. 对幼儿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传统节日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制作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绘画作品、舞蹈编排等多种形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制作剪纸时,幼儿需要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节日特色的图案;在排练节目时,幼儿需要运用创造力编排出富有新意的舞蹈动作;在绘画时,幼儿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描绘出心目中节日的景象,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极大开发和锻炼,创新意识和能力也随之增强。同时,这些活动还能够引导幼儿发现和欣赏传统艺术之美,培养他们对民族艺术的审美意识,提升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在亲身体验传统节日艺术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美感,领略到艺术之美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审美品位。

3. 对幼儿社交技能与团队合作能力的促进

在参与节日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频繁的交流和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同时,许多节日活动都需要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如节目排练、道具制作等,幼儿必须学会如何与他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培养起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当合作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幼儿还需要学习如何通过沟通协商、相互谦让来化解矛盾,达成共识,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将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财富,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交品质和合作态度。

二、传统节日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1. 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在幼儿园教育中,设计和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活动是培养幼儿文化素养、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节日的特点和内涵,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主题活动。比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舞龙舞狮、剪纸窗花、编对联等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在元宵节,可以开展灯谜会、花灯制作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意义;在端午节,可以开展包粽子比赛、龙舟赛等活动,让幼儿体验传统竞技的乐趣,这些活动不仅能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亲身参与、动手实践,让他们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活动的教育内涵,适时引导幼儿思考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是开展传统节日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教师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多样化教学资源。其中,图片、视频、音乐等形象化资源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图书等渠道,广泛收集反映传统节日场景、习俗、故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加工,使其更好地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同时,教师还可以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资源,通过欣赏、学唱、舞蹈等方式,让幼儿在艺术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利用教学资源时,教师要注重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将资源恰当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例如,在介绍春节习俗时,可以播放反映春节场景的视频,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氛围;在学唱节日歌曲时,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直观呈现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呈现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为传统节日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艺术教育中的传统节日元素应用

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将传统节日元素融入到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领域,可以让幼儿在艺术创作和表现的过程中,更直观、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以传统节日为创作主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节日的场景、人物、习俗等。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绘制春节的鞭炮、灯笼、窗花等喜庆元素,或者描绘家人团聚、舞龙舞狮的热闹场景;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装饰品,如春节的福字、元宵节的花灯、端午节的香囊等;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唱传统节日歌谣,如《过新年》《元宵花灯》等,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在舞蹈活动中,教师可以编排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舞蹈,如舞龙舞狮、秧歌舞等,让幼儿在动态表现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通过将传统节日元素融入到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中,幼儿可以在亲身参与、动手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生动、深刻的文化体验。

4. 教学方法的创新

4.1 互动式教学法

在传统节日艺术教育活动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享等方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知道春节的由来吗?""端午节有哪些特色习俗呢?"等,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倾听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营造平等、友善的互动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如分组讨论传统节日习俗、共同创编节日主题故事等,让幼儿在与同伴互动、协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语言表达和社交合作能力,通过互动式教学,幼儿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思考、乐于表达、善于合作,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生动、深刻的学习体验。

4.2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是另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传统节日的场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比如在模拟春节家庭聚会的情景中,有的幼儿可以扮演长辈发红包、拜年的角色,有的则扮演小孩接受祝福的角色,共同演绎拜年的传统习俗。又如在模拟元宵节猜灯谜的场景中,幼儿可以分成两组进行猜谜,体会节日的欢乐气氛,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幼儿不仅能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场景,还能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协作精神和想象力,使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 家园合作与社区支持

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将家园和社区力量融入传统节日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节日主题活动中来,如请家长现场示范剪窗花、包粽子等民间手艺,或者组织家长为幼儿表演节目,分享节日的习俗故事,让幼儿在熟悉的家长面前感受节日文化。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幼儿参观社区的文化展览、民俗表演等,使他们在真实环境中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邀请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园内现场传授或表演,让幼儿零距离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这种家园社区的共同参与,不仅能为幼儿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也能加强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为幼儿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还有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多元化、更富有趣味性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要注重家园合作和社区支持,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只有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让传统节日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幼儿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吉春丽. 依托传统节日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策略分析[J]. 新班主任,2023,(32):26-27.

[2]王艳萍. 浅谈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的有效途径[J]. 名师在线,2023,(31):82-84.

[3]刘佳,王质冰.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探索[J]. 天津教育,2023,(25):83-84.

[4]朱岑. 依托传统节日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J]. 新智慧,2022,(28):40-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