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职教高考政策;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
正文
随着电气控制设备和供用电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应对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中职学校亟须重新审视课程设置,确保培养的人才满足现代工业的要求。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为电气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课程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将直接推动学校和社会的生产力提高。
一、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的需求
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方式。自动化技术、机械电子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等在传统行业中的渗透,促使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这种变化导致需要具备产品装配、维修、检测和管理等多方面技能的电气技术人员。现有课程体系难以适应这些需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1]。
2.行业对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制造业尤其需要高层次研发人才、高级技能型工人、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行业的需求。课程改革旨在增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具备综合技能的毕业生,以满足行业对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行业需求的不匹配
目前中职学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的课程体系偏重理论,忽视实践,导致毕业生无法直接应用所学技能投入工作。许多毕业生即便取得了中、高级电工等级证书,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需重新培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于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以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缩短毕业生与行业需求的差距,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对接实际工作。
二、基于职教高考政策下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1.创设真实任务,深化项目教学
基于职教高考政策,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改革应突出真实任务的设计。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项目教学的内容,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课堂与实际工作环境结合,确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真实任务,从而深化项目教学[2]。
电机控制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生产线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核心任务是搭建一条小规模的电机控制生产线,包括电机、传感器、控制器和其他必要的电气设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等。然后,将课堂转移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技术支持,但主要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需要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搭建和调试生产线,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如电气线路的连接、传感器的调试、电机的控制等。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项目,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这种真实任务的项目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理论与实践,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的职教高考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课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强化职业能力,融合理论实践
课程改革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中,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通过模块化教学,分阶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每个模块都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例如,在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改革中,教师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分阶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以PLC控制技术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侧重于不同的技能与知识点。教师可以在第一模块中介绍PLC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其工作原理、编程基础和常用的PLC型号。在这一阶段,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确保学生对PLC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在第二模块中引入实际操作,安排实验和实训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PLC设备,进行基本的电路连接和简单的程序编写。在后续的模块中,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项目设计。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规模的工业自动化项目,让学生使用PLC来控制机械设备或生产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传感器的校准、电气线路的布置等。教师可以在一旁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
3.多元评估方式,激发学生潜能
职教高考政策要求课程改革要注重多元评估方式。课程体系应引入多种评估方法,如项目完成度、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摆脱单一的笔试模式。通过多元评估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职教高考提供多样化的评估标准,确保考试结果与职业能力相符[3]。
例如,在一个关于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项目中,教师引入多种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在开始阶段,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评估不仅限于最终的设计结果,还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指标。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以及在项目中的角色分工。这种评估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团队活动。接下来,教师可以评估项目的创新性。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培养创造力。这种评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从而提高项目的多样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项目完成度来评估学生的表现。项目完成度不仅包括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涉及时间管理和项目进度控制等方面。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这种评估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结语:
基于职教高考政策下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改革,致力于强化职业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通过项目教学法,模拟真实任务,引入多元评估方式,激发学生潜能,实现课程体系与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行业需求的变化,确保学生毕业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职教高考中的竞争力,并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202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职教高考政策下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的成果内容,课题号 JZY23085
参考文献:
[1]郑召斌.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22(5):5.
[2]张东娟.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7):216-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