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乐

本溪市第四高中

摘要

实际上,高中阶段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这时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对未来学术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改变对分数的过分追求,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培养,从而引导他们迈向深度学习的层次。


关键词

深度学习;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正文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理解新知识,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规划,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网络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该结构融合新旧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本质,推动他们进行深度学习,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和全面的把握。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深度学习的重要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实施策略,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实现深度学习,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

从高中数学教学和作业设计的角度来说,深度学习展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超越单纯的知识积累,并成为教师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主题下,引领学生深入探索并全方位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这不仅能让学生深刻领悟知识的深远意义,更在无形中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尤其是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他们能逐渐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如何从更高的视角去分析和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在脑海中绘制出一幅清晰、独特的数学思维图谱。作业环节在深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在拓宽思维视野的同时,加强沟通与合作,学会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通过引导学生投身于这种高质量的学习模式中,教师也能更高效地帮助他们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改变那些枯燥无味的机械性重复训练。而这样的设计理念,让作业成为深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非仅仅作为检验知识的工具。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利用错题资源设计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纠错环节对学生来说,不只是一个审视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机会,更是他们深度思考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方面的不足或误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发现并纠正错误,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还能在该过程中锻炼并强化思维能力,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更真实的感受到知识内涵和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例如,为更好地利用错题资源,并将其融入到作业设计中,教师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中的“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完成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以后,设计以“知识检验与能力提升”为主题的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三道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还要确保这些题目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不共面向量的判断、基底选取的原则,以及运用基底知识在线性空间中表示向量的能力。这些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全面覆盖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当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题以后,要提交自己的答案。教师则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仔细批改,整理出典型的错误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这些错题以图片或文档的形式发布到线上学习平台中,作为作业的一部分,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和解决错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这样的前提下,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在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还可以引导他们在纠错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思考,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重新构建数学单元

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单元内容进行有创意的整合重构,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数列章节为例,教学重点在于揭示数列项其位置编号之间的深层联系,并探讨这种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于教学设计,教师要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为教学主线,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在教授等比数列时,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使用方法,更在于引导他们通过细微观察、科学归纳勇敢探索,去挖掘等比数列的深层特性解题策略。在扎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核心素养。为实现目标,教师要合理设计等比数列的课后作业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三个层次首先,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题目,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熟练掌握通项公式的运用;其次,运用多样化的题型,如填空题、非常规结构题多解题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总结等比数列的各种性质,以及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专题研究性问题实际应用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融合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而确保他们在知识技能方面都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学习任务

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教案设计要突出单元内容的整体性,清晰规定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布置学习任务,且具备跨课时的连贯性,确保能全面覆盖单元内的所有关键知识点。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质的学习项目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研究技能,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这一教学单元来说,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函数的基本框架和性质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函数图像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因此,当进入这一新单元的教学时,教师理应从全局的角度构思教学,设计一个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实验任务,以此来引领学生自发地去发掘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形特征它们遵循的规律。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座位安排或是以往的学习小组来进行。在此基础上,为每小组分配具体的探究任务,如,指数函数的标准形式及其图像特点对数函数的标准形式及图像特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图像上的反映。通过这样的任务分配,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探索欲望,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另外,通过合理设计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推动他们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总结各类函数的基本形式,详细分析图像特性,从而积累宝贵的单元学习经验。

结束语:

总之,课后作业设计应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力为目标。对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重心从“教”转向学生的“学”,并在科学的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应该是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全面理解数学的理论深度、实用工具性、广泛应用性,通过对知识本质的探究,学生能进行深度思考,有助于实现自我探索。而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应用和转化的同时,更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吴苹.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人教A版“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单元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4(3):47-49.

[2] 合艳珠.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3(3):0158-0161.

[3] 胡清华.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4):86-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