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游戏教学,提升教学效益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启鹏

山东省临沂第七实验小学

摘要

将数学游戏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并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数学教育与数学游戏的最佳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加强对教育游戏的开发与研究,为学生创设更有利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游戏教学;运用 教学效益

正文


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它在儿童生活中起着感染性的作用,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是高效提升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强大教学助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运用游戏教学的原则

1教学目标要明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取游戏化教学,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盲目地引入数学游戏,会使课堂秩序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要将游戏的目的与教学环节统一起来,使游戏的开展都是围绕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开设的。

2保持教学严肃性;教育是严肃的,同样,教育游戏也是严肃的,不能因为游戏的娱乐性而是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忽略学习的任务,是教育丧失严肃性,在这个环节,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开导和严密监督,对数学游戏进行合理安排,不让教育游戏的娱乐性掩盖了它的教育性。

3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

设计游戏时构思要“精”,一个好的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设计游戏要树立精品意识,满足学生喜欢惊奇、讨厌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设计游戏时,一要注意不断地推陈出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的游戏构思新点子越多,游戏过程越有新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其次还要善变,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还会使人感到疲劳。此外,还要注意求活,在组织开展游戏时,强调教师的组织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游戏中留有让学生创造、活动的天地,让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动手做,学生始终是游戏的真正主人;组织游戏时秩序要“严”;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尊属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游戏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进行的主要武器。教学正式通过游戏规则来引导游戏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通过游戏规则把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组织游戏过程要完整、善始善终。游戏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游戏结束后要结合游戏开展评讲;运用游戏的时机要“巧”,教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了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4协调动手与动脑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的概念、公式与定理等,这些知识点的产生都需要进行抽象概括与逻辑推理等思维的方式方法,而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起步。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就需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辅助学生进行思维,协调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游戏操作中锻炼思维能力。如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两支笔,分别代表两条直线,让学生进行两种直线位置关系的摆放,看谁能够准确而快速地摆放出来。学生很快就摆放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相交与异面内两条直线相离的位置关系。然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便会提出这样的结论:平行直线和相交直线能够放在同一平面内,而异面直线无论如何变换位置都不能放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游戏操作活动集抽象概括、动手操作于一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后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抽象与概括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运用游戏教学的教学流程

1、课始——用游戏趣导课题

一节课刚开始,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最大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手握这把金钥匙,学生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低年级教学中,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常用的练习形式,课始游戏,效果颇佳。我在教学“认钟表”时,课始我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特别感兴趣。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我先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非常高兴,齐声回答:“喜欢。”于是我就给出谜面:“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学生听了很兴奋,很快就猜出谜底是钟。我顺势诱导“你们想认识钟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大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教学交融在一起,给新课学习增添了不少情趣。

2、课中——用游戏化难为易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要想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妨把新课中的难点部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逆向求和应用题时,内容比较抽象,具有一定难度。而我在讲这节课时,就设计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并明确提出,“谁在游戏中有新发现的,老师就奖给他一个红苹果。”学生们一听,个个跃跃欲试。游戏开始了,我捉他们藏。在欢快的乐曲中,他们有的爬上桌子,有的则钻到讲台下却都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我捉到8个学生后,神秘地问:“你能猜出今天玩捉迷藏的同学有多少吗?”我的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更有许多孩子迫不及待地报出数来,“33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孩子们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把捉到的人数和没捉到的人数合起来就可以了。”在大家的掌声中,许多孩子得到了红苹果。游戏做完了,过去我认为的说不清、难理解的逆向求和问题,在游戏中,被学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们用自己明白的道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象征成功的红苹果被摘光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我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趣味化的教学,使学生真正进入“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境界,从而体验了数学的情趣化。

3、课尾——用游戏强化练习

在巩固阶段,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降,注意力逐渐分散,如果在这时能有效组织游戏,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知识,减少错误,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我经常组织学生玩一些“开火车”、“钻山洞”、“跳树桩”、“摘果子”等学生喜欢玩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加强了计算能力,提高了辨别正误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恰当的游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趣,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借助于开放的多样化的游戏练习形式,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的练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出民主、开放的学习空间,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


阅读全文